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书法理论家,是“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米芾的书法以行书见长,作品风格独特,字势开张,他自自幼习字,七、八岁时临写的古人作品就被周围长者大赞,有时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米芾对书法的热爱,被人们称为“米颠”,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对书法的学习,成为一代时风。

米芾的书法以颜真卿为师,特别是对颜体书法深入时间很长,获得了颜氏的用笔之道,但米芾并非一般人,他除了在书法的学习上不断临帖外,还善于思考和创新,并在书法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多的见地。说起思考和创新,一般人在学习书法时,可能在临帖中追求像与不像,而米芾是一边思考,一边解决创新的问题。

据传,米芾的行书就是对颜体书法进行了改造后而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的,用笔上继承,字形上创新,这是米芾的一个最大特征。有的人对米芾的书法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里举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页、门、而、用”等字,米芾在处理右边横竖钩时就借用了颜体书法的基本构造而形成的,颜体处理的办法是横竖钩向内形成圆弧形,而米芾则是相反,但这样处理结果则是完全不同的,也说明了米芾的坚毅、不屈的性格特征。

米芾的书法,尤其是行书作品,不仅有颜体的风格,更有魏晋书法的风韵,这都是得益于米芾对魏晋书法的功底,据说,米芾在学习书法中,先由颜体开始,经过十数年的刻苦钻研后,又追寻欧阳询,又追寻魏晋“二王”书风,在这里下是下足了很大的功夫。他对“二王”书法的临帖程度也是十分坚厚的,传有些作品都是米芾的临作。

米芾的性格怪异,跟别人一反常态,喜爱砚石的程度连皇上都拿他没办法,只有拱手相送于米芾,这种不屈和坚毅就是他的书法性格,想办的事情都能办成。别人怕石给自己带来不幸,但米芾却把石头搬回自己的家中,还对着石头跪拜起来,这就是他对一件事物热爱的情感,对书法也是一样,​米芾爱了,并把对书法的爱转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爱。

今天我们看到的文中插图均为米芾最为得意的行书书法作品《蜀素帖》,据说是中华传世名帖,作于米芾38岁,也就是他的壮年,这时候应当是意气风发的年代,作品气势恢宏,点画精妙,是后世学习行书书法的范本教材。(文/郭宗吾)

​本文由《太一智慧书画艺术》平台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