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并开始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该背景下,俄罗斯设计局开始进行具有无限射程的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最终形成9M730“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年3月在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俄正在研制一种先进的战略巡航导弹,配备核动力装置,射程几乎可以达到无限大,该武器后被命名为“海燕”。

(原标题:“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

一“鸣”惊人

8月8日,俄罗斯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军事靶场发生爆炸,共造成五名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员工死亡,另有三人受伤。据了解,事故是由于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测试时发生爆炸。不同寻常的是当天下午,试验场附近的北德文斯克市很快报告自然背景辐射飙升,达到正常水平的20倍并持续半个小时候后恢复正常水平。随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承认,导致该市辐射飙升的原因是该公司在测试“同位素动力源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时发生事故。由此有分析指出,这次试验与俄罗斯新研制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有关。

“海燕”的前世今生

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年3月在国情咨文中正式宣布,俄正在研制一种先进的战略巡航导弹,配备核动力装置,射程几乎可以达到无限大,该武器后被命名为“海燕”。2019年2月20日,普京在新一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及“海燕”。面对美国的退出《中导条约》的施压手段,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显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与信心。


“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发射试验图

然而核动力导弹的诞生并不是突然的技术创新,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和美国在核动力武器方面都曾有过研制,并取得一定技术成果。苏联曾研制出著名的以图-95M战略轰炸机为基础的图-95LAL核动力轰炸机,美国也曾研制出“冥王星”核动力巡航导弹,但在当时由于发动机产生的放射性污染、核动力的安全可靠性问题以及国际的政治舆论压力等原因迫使两国均放弃了核动力武器的进一步研制。2001年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并开始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在该背景下,俄罗斯设计局开始进行具有无限射程的核动力巡航导弹的研制,最终形成9M730“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海燕”真能飞之航程无限

“海燕”巡航导弹的发动机分为助推级和巡航级,助推级采用常规固体火箭发动机,巡航级采用吸气式核动力喷气发动机。据推测,其吸气式核动力喷气发动机建立在一个拥有足够功率的紧凑型核反应堆基础之上,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给进气道进入的空气加热并通过喷嘴流出。这种发动机可能采用类似于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组件的压气机和涡轮。

因其特有的核动力装置,“海燕”可实现无限航程的飞行,并且凭借不需吝惜燃料的优势,可随意在线更改突防路径,规避敌方反导体系,从而具备高效的突防能力。俄方专家推测,“海燕”导弹由俄罗斯现役Kh-101空射巡航导弹改进,因此还具有Kh-101导弹的综合隐身、超长航时远程导航、地形匹配、自主威胁感知和智能规避技术,并能实现超低空飞行。其无限的航程和优异的性能令其能穿透世界上现有的任何反导系统,对全球任何地点的任何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美中不足

虽然“海燕”具有无限航程的诱人之处,但作为装备核动力的导弹,即使不带核弹头,从研发试验到装备使用,都将面临核燃料的的泄漏风险。所以对“海燕”的研发、测试、贮存以及装备使用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可能导致“有弹难用”的情形。从这次发动机测试事故可以看出,如果不提高核动力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如今世界强烈反对核武器发展的政治背景下,“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前景难免会令人堪忧。对此,只想对“海燕”说一句:海燕啊,你可长点心吧!

本文系“航天科工”授权网易发布稿件,作者陈清霖。

王旭 本文来源:网易军事 责任编辑:王旭_B1206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