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武汉世界邮展,将使用《江汉揽胜图》、曾侯乙尊盘等反映湖北和武汉历史文化的元素。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世界集邮展览是国际集邮联合会组织开展的全球范围内最高级别的竞技性集邮展览,被誉为“集邮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6月11日至17日,2019世界集邮展览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届时将有来自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集邮爱好者会聚武汉。

6月11日开幕当天,将发行《中国2019世界集邮展览》纪念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以及带有丰富武汉元素的特殊版式。

联合国邮政也将同期发行本届世界邮展纪念邮票,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2019年武汉世界邮展,将使用《江汉揽胜图》、曾侯乙尊盘等反映湖北和武汉历史文化的元素。

1、《江汉揽胜图》(又称《武汉三镇图》),创作于明代中后期,纵107cm,横171cm,是一幅气势恢宏,工笔雅致,色调清丽,且保存着武汉历史记忆的青山绿水画卷。只是,这幅画的作者尚无定论,相传为仇英所绘,但经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鉴定,认为虽非仇画,但是画的技法不在仇英之下,应当是明代另一位名家所作。

画的中心内容为江汉二水交汇及水上船只交通景色,与汉阳晴川阁及隔江相望的黄鹤楼,表现汉口是沿江的一排码头。

由于晴川阁的出现和鹦鹉洲的存在,说明此画的创作时间应在晴川阁建成之后到鹦鹉洲沉没以前。

《江汉揽胜图》画中风景深邃且悠远,稍稍注目其中,便引得无限遐思,从中可略窥其历史绵延。

画中远处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近处千帆林立,波澜壮阔;晴川阁、黄鹤楼隔江相望,龟、蛇二山隔江相对,鹦鹉洲上绿树掩映,三镇一派人烟繁盛、富庶繁华之气象.....

整幅画面气势雄伟开阔,景物有远有近,笔墨精致,着色艳丽,层次分明,清晰得见明代武汉三镇山水之佳境和繁华之盛景。

2、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

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曾侯乙尊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公斤;曾侯乙盘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公斤。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

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盘内底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

其出土时尊置于盘上拆开来是两件器物,极其别致。

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玲珑剔透的蟠虺透空花纹,形似朵朵云彩上下叠置。

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

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

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

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

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

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

尊和盘上均有铭文显示,其为曾侯乙生前用器,故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合称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该文物曾计划在2003年东周青铜器邮票里安排发行,因纹饰繁复而改为其他青铜器。

此次发行应该是作为小型张表现,希望使用雕刻版印刷,雕出青铜器的神韵。

(综合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