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比赛—2018”的比赛日逐渐临近,我们抵达新疆库尔勒,这里是中国陆军承办“苏沃洛夫突击”、“晴空”、“安全路线”的比赛赛场。我们的参赛战士备战状态如何?赛场布置又是什么样?这些一定是大家最想要了解的。

距离比赛开幕还有三天,我们有幸第一次踏进比赛场,开阔场地和整齐排列的路障是“苏沃洛夫突击”比赛场地。但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场地,而是转向离场地稍有一段距离的停车库。这个车库里一字排列可容纳二十多辆战车,参加备战“苏沃洛夫突击”的战车就停放在此。此时,每辆车上或车里,都聚集着三三两两的战士,他们手里拿着扳手、抹布或者一些长竿,是在给车辆打扫卫生?上前询问,才知道这是车辆的保养工作。

自己步战车的问题自己解决,战士们已然成为了步战车保养修理的专家,这些相关工作是由操控该辆车的三名战士:车长、驾驶、炮长来共同完成。由于比赛科目是在布满障碍的戈壁地形进行,每一次出车回来,颠簸后的车子都需要重新校准炮弹射击的准星,驾驶操作杆的润滑性和精确性,而细长竿则是用来疏通清洁炮膛的专用清洁工具。这些琐碎又极致精细的工作,战士们干起来乐此不疲,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比赛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不确定,争分夺秒,比速度又比精准度的射击,就得不断要求更快更准。为此,他们和战车之间简直已经厮磨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对车子的保养也是珍重到不能更珍重。“拼搏到感动自己、努力到无能为力”在战士宿舍里看到的作战口号,我想是最能表达他们日常训练心态和追求的吧。

为每一辆车子做好保障的,不仅是每辆车子的三位战士,在维修间我们还见到了负责车辆组装的工作团队,他们不穿军装,而是来自全国各地车辆装配厂的技术工人师傅们,车辆的各部件运送到这里,他们也跟着集中到这里,就地完成车辆的组装。“4月28日来的新疆,到比赛开始在这里也待了3个月了。”负责总装配的吴海波家在湖南湘潭,跟车组零件一同来到这里,就开始了加班加点的车辆组装,他带着三十来号人,需要按期完成四十多辆车子的组装,昨天夜里又是凌晨两点多才结束工作,而这样的加班状态他们自来到库尔勒便成了常态。这样的苦和累,就是希望能够支持战士们开着马力十足的战车在赛场取得好成绩,吴海波说“战士们为国争光,取得了荣誉也有我们贡献的力量。”

经历层层选拔参赛车组是优中选优,现在加紧训练的重点车组一共四组十二名战士。走到车间、走进驻地,我们看到为参赛战士们提供保障的团队,保障人员加在一起两百多人,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战车背后还有这么多人在默默付出,闫浩股长这些日子都跟参赛队战士们吃住在一起,他给我们讲解,“例如一个打靶训练,我们每个战壕里都有三名战士,训练前准备现场,训练完清理现场,这样一早一晚也都要比训练的队员们提前延后一个小时完成工作。”这样类似的保障工种还有很多,他们也都是早在3、4月时来到这里,从那时跟着一直练到今天。

当我们看到战车轰隆开过赛场时,别忘记每一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战士背后,都有许多默默奉献支持的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