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网贷行业平台在借款项目的透明、平台运营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及定期报告)、合作机构信息披露、提供风险揭示及说明上,也有较大差别。在严格规范将是网贷行业大趋势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已经有不少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也在努力做到与监管精神相契合。

最严“信披”下网贷必定要“脱光”

用“未见其人,先听其声”来形容最近成立在即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最为恰当不过了。

或许你已经猜到,笔者说的正是近日互金协会已在内部着手探讨的“最严”信披规范之事。因其规范要求网贷平台披露21项平台运营信息,而且还明确了信息披露要在指定的多个渠道都要进行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披露。“最严”之名由此而来。

基于网贷行业内在的金融属性与互联网属性,都要求网贷行业必须要向传统的金融行业看齐,重视信披制度的建设。互联网的属性让网贷行业有着极强的风险放大性与传导性,而内在的金融属性则明确了网贷行业的风险属性,监管一不留神网贷风险就有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这一点,可以从某宝等事件中得到教训与印证。而如今行业监管还没有真正落地,行业规范目前还是靠自律为主。因此,信披制度建设对于网贷行业而言已迫在眉睫。

当下的网贷信披怎么了?

首先,最为明显的是选择性披露,对敏感数据或避而不谈或进行了适当“粉饰”。在平台资金运作、资产端信息披露、运营状况等涉及深度运维数据上表现最为明显。

据媒体报道,在2015年年度经营数据上,大多数P2P平台已发布的数据就包括了增长情况、平均借款期限、累计待还款金额、借款用户等数据,但诸如逾期、不良等较为敏感的数据却并非每一家平台都有公布。在该记者查阅的11家P2P平台公布的数据中,有4家平台未公布逾期数据,而部分予以公布的平台,也未能解释数据的统计口径。

而网贷行业平台在借款项目的透明、平台运营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及定期报告)、合作机构信息披露、提供风险揭示及说明上,也有较大差别。例如有些平台在不涉及借款人隐私及在合法的条件下详尽公开了借款人及项目信息,而有些平台则能简则简,很不利于投资者辨识风险。这就能理解,为什么有投资者抱怨,“即使自己具有金融基础知识,但在选择P2P标的选择时还是比较费劲的”。有些平台的资产端信息披露不清晰、资金去向交代不明,有时候还需要投资人自己从多方面打听,才能核实。而平台运营数据,可以反映平台可持续运营、财务及发展状况,也是评价平台安全性的重要参考信息。因此,运营数据透明化是投资者极为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然而目前各个平台实时数据丰富度差异化较大、定期公布报告的平台更是寥寥无几,财务指标的选取也都没有统一口径,报告格式不固定,有待形成统一指标报告体系。

笔者认为一个透明度建设较好的平台应当定期公布:投资人数、还款项目数、收益、贷款余额及明细、垫付或风险准备金总额及明细、正常还款总额、逾期总额、逾期率和坏账率等,同时涉及到指标计算的,例如逾期率等,应当提供计算依据、公式说明。当然,在合作机构信息披露和提供风险揭示上,也需要统一口径,而按照监管指导意见以及互金协会规范,平台还要引入合规的审核机构,以确保平台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及时等。

平台已逐步重视并主动探索

在严格规范将是网贷行业大趋势之下,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已经有不少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也在努力做到与监管精神相契合。

信披制度建设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回想之前,网贷行业“无拘无束”、被放养的日子,平台信息披露透明度几乎是“惨不忍睹”。随后,开始有不少行业第三方机构介入信息披露或者评级,这些举措在推动网贷平台数据透明化上功不可没。

另外,信息披露也需要统一口径、标准乃至披露的时间与形式,更要落实明确的信披监管部门与职责,以防信披流于形式。因此,网贷平台目前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参考互金协会的21条信披规范,很多平台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合规。可见,网贷行业信披规范,“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