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沉默的羔羊》中变态心理!

在1992年初的美国电影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心理分析片《沉默的羔羊》凭借曲折跌荡、令人窒息的剧情和朱迪福斯特、安东尼霍普金斯两位主角的出色表演,一举夺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重要奖项的5项大奖,从而成为了那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上的最大赢家。但是赢家归赢家,这部影片在上映后却引起了广大影视界和文学界人士的沉重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影片会获得大家的青睐,民众的变态心理是否在美国逐渐泛滥,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我们该如何的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其实在这部影片出现之前,有一部同名小说在美国先流行开来,据说印刷达到了400万册,并且几乎销售殆尽,这不能不引起相关专家的注意。那么这部写法很口语化,当时被很多人认为艺术性和文学性并不怎么强的书籍吸引人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这部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哈里斯·托玛斯,他曾经创作了食人医生三部曲系列丛书,深刻的表达了当前美国社会上的各种罪恶问题,每本书都很畅销。而且后来都拍摄成了同名影片,丛书也因此进一步家喻户晓。鉴于《沉默的羔羊》这部作品是美国人所作,后来通过翻译成中文才开始在中国流行,那么这个书的中文主翻译人杨昊成在翻译的过程中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他说《沉默的羔羊》被公认为一部“恐怖小说”并不为过,在100多天的翻译中,他就历经了噩梦般的折磨,几度在半夜醒来而感觉着恐惧的缠绕。人是奇怪的动物,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偏要去闻去见,这也就是大家明知其为恐怖小说却依然要来阅读的原因吧,这个情形大致与小孩子既害怕但又渴望听鬼怪故事相仿佛,都是希望能感觉着一种异样的刺激或颤栗。

书里面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主干思想就是警察为了捉一名变态杀人狂魔而不得不求助于另一名变态杀人狂魔,这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荒诞与讽刺意味。书中一直在寻找人类社会的恐怖之源,最后得出了一个“由于秩序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反过来危及秩序的犯罪病例”的结论,这使得此书从另一层面上讲又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意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深刻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经典之作。

我们在看每一部书之前首先都要想,为什么这个书叫这个名字,他和内容有多少吻合度。比如写比尔盖茨的书我们可能就会想到,这个书是写比尔盖茨一生经历的,属于成功学范畴领域的书籍,但是我们看《沉默的羔羊》呢?第一感觉想到的能是什么?羔羊,沉默,看似很搭配,羊是很温顺老实的动物,羔羊就更不必说了,它们总是先被主人抚养,然后到了一定的时候,默不作声的被宰掉,最后成为人---这个文明野兽的食粮。但是毫无疑问,这个书肯定不会讲这么个肤浅的故事,必然是影射现实人类社会的。我想大体就是一些黑社会,街头流氓恶霸欺负老实人之类的吧!但是看完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次用了一个反向思维。书里的女主人公叫克拉丽丝·史达琳,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实习特工,她刚出道就接了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调查变态狂背后的故事。

书的内容从她小时候的经历开始。10岁那年,她亲眼看到牧场的羔羊要被宰杀,或做成肥料,胶料,要么做成狗食,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女孩的心灵怎么能忍受看到这些,她想尽一切办法想救这些羔羊,但是一个女孩能有什么作为,羔羊们似乎也习惯了被宰杀,它们都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无助的眼神似乎告诉了女主人公,我们的命运就是这样了!最后她看着那些羔羊被全部宰杀,这个事情对她的心理是个极大的触动。似乎童年时候经历的事情可以使这样的孩子提前立下志向,未来的工作走向也就此固定了,所以克拉丽丝·史达琳选择了走拯救弱小者的道路。

如何看待《沉默的羔羊》中变态心理!

她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发觉剥了五张女人皮的性变态者“野牛比尔”的下落。而这个似乎也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正好符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对于这个事件来说,野牛比尔就是宰杀“羔羊”的人,而那些被剥了人皮的5个年轻女孩就是无助的“羔羊”,而克拉丽丝·史达琳现在就是实行她挽救弱小者使命的时候。而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插曲出现了,她为了抓住剥人皮的变态狂,居然去求助了一个医学博士,这个人就是食人魔汉尼拔。看看书里汉尼拔博士说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吧:曾经有人想调查我。我就着蚕豆和酒,把他的肝脏吃掉了。在常人看来,吃人的肝脏是多么恐怖多么恶心的事情,实在让人不可接受,但是在他看来,那就是享受,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本身就有快乐在里面。看着别人痛苦而自己高兴,这个就是最典型的变态心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并没有过多的厌恶如此情节的存在,而是在想他吃人肝脏的根源是什么,毕竟治疗根本才是最关键的,一味的回避厌恶是不会产生预期效果的。在男女主人公的对话中还不断的提到了羔羊一词。汉尼拔说:亲爱的,你的父亲是做什么的?他是矿工?他带着羔羊的臭味?你知道男孩们多快就找到了你……所有那些在汽车后座上令人乏味的笨手笨脚……你梦想逃离,去投奔联邦调查局。克拉丽斯回答说:羔羊们在嚎叫。汉尼拔:他们在屠宰春羔?克拉丽斯:起初我想放掉它们。但我打开了门后,它们却不动,只是困惑的站在那,它们不想跑。其实羔羊并没有在书中成为重点,但是羔羊一词却不断的被提起,这个宛如《蝴蝶梦》里的写法,人名不断出现,但是人却没有踪影。但是细细品味他们还是有差别的。羔羊的不断提及就是意味着无辜被害的人还有很多,谁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命运就是天注定的,生来就是被人宰割的。我们最后再来看看汉尼拔博士说的最让人沉思的话吧:“要是你亲自抓住了野牛比尔……你是否认为就可以让那羔羊不再尖叫?”这个意味深长的话似乎预示了一个道理,一个变态魔王倒下去,还会有大量的变态魔王涌现,你们该怎么应对呢?

作为小说中的主要凶犯和追捕对象,“野牛比尔”是读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他迟迟出场,出场后又时现时隐,因而增加了笼罩在他身上的神秘及恐怖色彩。“野牛比尔”是他的绰号,真名为詹姆·伽姆。他专门捕捉年轻女子并剥取她们的皮以做成他理想中的各式女装。这是一个彻底沉浸于自己邪恶世界的易性癖者。听着就浑身起鸡皮疙瘩,然而每一个心灵变态扭曲者都不是纯天然的,环境和背景是我们需要一直注意的因素。伽姆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的母亲是个美女,他的父亲不知道是谁,也许母亲是个靠卖身体为生的妓女,她在“萨克拉门托小姐”的选美比赛中未能如愿,此后便因酗酒而身亡。伽姆两岁即被迫送到别人家寄养。寄养人家的条件不能令人满意,所以十岁时的伽姆被他的祖父母接了回去,两年后,他将祖父母杀了。他被送进职业少教所,在那里学习并爱上了缝纫。后来少教所关门,伽姆也就自动浪迹到了社会上,先后在餐馆、古玩店、皮装公司干过,最后到一位名叫李普曼太太的裁缝师手下干活。老太太一死,伽姆便继承了她的一切——巨大的房产及一大笔钱。他从此不再为别人干活,一心一意四处物色他理想中的女子,弄回家,投入土牢像牲口一样养着,几天后宰杀,不理想就抛掉,再捉一个回来。他起先也吃药打针穿女装,可除了嗓音变得有几分怪异外,效果很不理想。他看到自己那对只是稍稍隆起的乳房就丧气。他申请做变性手术,但因为其少年时的犯罪记录遭到医疗中心的拒绝。因此他只好自己动手来圆他的梦,用真人真皮做一件“带奶子的女式背心”。前面的几个胖女孩儿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但凯瑟琳“这件货”是最理想的材料。他每次都是以异样的兴奋与激动投入到他的“工作”中去的,而拿凯瑟琳开刀之前,他更是有一种不可名状的难以遏制的创作冲动。任何一个读者读到这儿的时候,心几乎都被提到了嗓子眼上。当然,伽姆并没有成功,这个专“靠他人眼泪活着的东西”最终倒在了史达琳的枪下,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羔羊是温顺的,是沉默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某天她们一旦爆发,将会产生惊人的力量,到时候就是那些羔羊的杀手们自取灭亡的日子了。

魔鬼是该杀的,对他们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可以杀死魔鬼,但却不能摧毁魔鬼的滋生地,每一个变态的魔鬼都有他诞生的深刻原因。或许我们时常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在很小的时候就目睹父母吵架离婚的女孩子,长大后可能也不会对婚姻抱什么希望,她只是想自己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就是想做到“一个人的精彩”吧。而一个从小就被继母虐待并且长大后还没有女人关心的男孩子可能会出现对女性的仇视心理,心灵过度扭曲就会形成极端心理,可能就要杀掉周围的一切女人来发泄自己的苦闷,杀女人可能就是他快感舒适的来源之一。我们可以杀死一个个的魔鬼,毕竟邪不压正,但是魔鬼诞生的温床呢,我们该怎么样销毁它!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汉尼拔博士为女主人公提供了野牛比尔的线索,但也让人低估了他本身的变态能力并不在野牛比尔之下。最后野牛比尔被击毙,但是汉尼拔博士逃脱了,这似乎也预示了我们:要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变态”的人还是要不断的出现,“羔羊”还是要被无辜的宰杀。

此书发行已有20余年,同名电影也已经风靡了全世界,想必内容和情节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其实就故事本身来说也没有什么太多介绍的必要。但是内容给我的思考却不能停止。我们据此来看看现实的情况吧!

现在的美国在校学生,犯罪问题越来越多,强奸,杀人,吸毒,最近几年报到最多的就是校园枪击事件,一个小学生就可以持枪扫射掉33个生命,并不以为然的仅仅把这个当成了游戏快感,这个算是变态的行为吗?其实可以算,因为这样做的人毕竟是少数,在广大正常人看来就是异常的,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行为,是另类。但他也是合理的,因为谁都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只不过别人的内心世界还没有极端到这样的地步,还没有彻底的失去理智,或者说缺少一个外界的刺激因素让他们这样做,这时自律发挥了作用,成功控制住了自己,也因此挽救了社会上其他无辜的人们不受伤害。在看看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最近的几年连续出现大学生虐待动物的事件,往狗熊身上泼硫酸,这个是什么心理?可下自己是自由的,在笼子的外边,看见在笼子里面的,没有自由的,无论怎么表演都是个小丑的狗熊,觉得十分可笑。就在这样一个瞬间,当事人出现了变态心理,越看狗熊无奈就越想在上面撒点盐,看着动物受罪能给自己一种快感,这个也就是变态心理,网络上也不断的报到,女学生看小鸡崽长的和我们人类不一样?就想用脚踩踩,看看这个所谓的“怪物”能不能被踩死呢?类似的还有踩猫尾巴事件。这些又是不是变态呢?

小说本身只是一个具体的情节,但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问题,这样的书能畅销,拍成同名电影之后能受欢迎并且获奖,这就说明了美国群众里隐藏着大量的心理扭曲者,他们渴望从这样书籍的字里行间里寻求一种尊重和满足,他们在不断的寻找着自己的同类,终于在这本书里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因此纷纷购买当成瑰宝。作为美国那么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到底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呢?本人觉得,无非就是商业问题,资本家残忍的压榨着普通民众的心血,把他们从皮肤到血肉到骨髓,全都压榨干净了,普通大众却没有太多的反抗能力,大量的人在失业,这时的他们除了犯罪没有别的出路,可以这样说吧,当一个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什么都敢干。社会问题就从此而来!社会资本分配的极端不均匀让一些人再也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终于,善良的人都蜕变为了魔鬼。

其实人都有变态的一面。人被人自己定义为一种高等动物,但是不管多么高级他终归是一种动物,猛兽有牙齿,它会吃人,人也有牙齿,既然能够吃猪牛羊等动物,那么他同样可以吃人,只不过现代的人们被所谓的文明所限制,他们吃人的方式都不在用真实的牙齿了,那些人就这样一个个的道貌岸然的活在世界这个舞台上。但总有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影响下就会张开他的血盆大口,因此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汉尼拔医学博士的“变态”行为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就是找出这个触动人类动用牙齿“吃人”的因素,并想办法去制止类似事情的发生,把一切可能的动因在摇篮中扼杀掉。

如何看待《沉默的羔羊》中变态心理!

在很多公共场所我们总能听到别人在说谁是变态的,但是我们在指责别人变态的时候从来没有过多的想过到底什么叫变态?为什么他们会是变态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抑制类似情况的不断出现!以至于恶性循环,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涌现,严重的危害了社会中众多善良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责任在谁呢?我们互相看着别人,其实内心里最有鬼的无非就是我们自己!

变态的人的出现是我们不能避免的!因为人的特殊性质,加上繁琐复杂的生活背景,种种因素在一起盘根错节,使得意外总在不断的发生,而当所谓变态的人出现之后,我们越是对其关爱,反而越被他们认为是一种嘲笑和讽刺,他们越是暴露在人群面前,就越是表现异常,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不去做那样的事情为好。于是现在我们可以说,控制类似情况出现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别让这样的事情发生,阻断他们产生的路径,但是刚才我也说了,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存在,毕竟存在的东西就是硬道理,我们改变不了。也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