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德黑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1979年11月4日,伊朗革命军占领美国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劫持了50名余名工作人员作人质。但有6人成功逃脱,躲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家中。美国CIA派营救专家门德斯以拍电影《Argo》为名,在加拿大方的协助下,将6人成功解救回国。

这是美国人民最热爱的类型片了。美国英雄拯救世界是好莱坞永不过时的题材,何况这又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它具备了太多吸引眼球的元素:英雄、只身赴险、间谍、情报组织、生死一线……但是拍成电影时要怎么改编,从哪里切入,素材如何做取舍,对创作者其实是个很大的考验。

我翻阅了这段史实的介绍,伊朗人质危机被誉为人质解救国际合作的典范。在整个过程中,加拿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大使收留了6名美国人,政府又特批加拿大护照给他们伪装身份;同时,美国人自己也一直在积极自救。不过改编之后,上面这些都基本被抹去了,营救专家门德斯成了绝对主角。

这个倒不难理解,电影需要危机和冲突,过于琐碎的营救细节并不适合面面俱到地展现,同时观众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需要有一个主角站出来对抗全世界。但是《逃离德黑兰》选择从门德斯为切入点展开故事,虽然满足了观众“英雄拯救世界”的期待,但是由于门德斯并不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因此电影在视野上存在局限性,以至于故事经不起仔细推敲。

在这个故事中,谁是救人者?

以电影的原意,这个人自然是营救专家门德斯,他是男主角。门德斯也很好地承担起了大半部影片的主角功能——不断发现困难并解决它。

但是当一行人走到机场后,他似乎就消失了。机场士兵把他们带到一边盘问时,他们陷入了最大的危机,但是门德斯做了什么呢?他除了最后拿了一张工作室名片让士兵核实外,并没什么积极的举动。虽然这也是他事先的安排,但是这太不可靠了,万一士兵拒绝用这种方式证实呢,又或者电话打了,对面却没接到怎么办(事实上工作室的人真的差点错过电话)。倒是6名人质中的一名站了出来,用波斯语和士兵交流,在化解危机的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故事里的最大困难不是由主角出面解决,就会削弱主角的感染力,进而使故事的讲述偏离既定路线。

我们当然也不能由会讲波斯语的美国人推出结论,是6名美国人起到了主要作用。他们在前半段故事中的表现力太过弱化,故事留给他们的镜头更多的是表达他们的无助、沮丧、绝望情绪,也没有任何一个表现出有辨识度的性格。

要说是门德斯激活了6个身陷绝境的同胞勇敢自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获自由倒勉强可以。但由戏份分配和人物互动程度来看,电影明显无意塑造群体主角。这样就重回上文提到的人物设定缺陷:门德斯在故事后期实际作用太弱。

疑问就像一把刀子,当你撬开了故事的一道缝隙,就会不断向下深挖。

美国人在营救行动中真的发挥了主力作用吗?加拿大官方为他们发护照、大使不惧危险收留他们,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这些才是行动成功的关键。但是在电影里加拿大方基本成了背景板,即使最后被美国官方感激,也是打着“这事儿因为我们不方便说是自己做的,只好说是他们做的”这样的幌子,并无诚意。

还有一种更坏的可能:伊朗革命军是因为对加拿大更友好,才没有最终刁难几个持加拿大护照的美国人。要是按这个思路,门德斯他们大费周章就都全是无用功,故事根本就不成立了。

切入点选择的局限,让人物刻画和故事讲叙都遇到了一定困难。以整个事件而论,门德斯起到的作用并非最关键的,但是电影中又要着力表现他作为主角的智慧和勇气,所以只好对别人语焉不详。这种省略严重到连必要的支线情节都被弱化了。比如被俘的五十多个人质,他们虽然和具体的救人行动无关,但是却是整个人质事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他们没发出任何声音。

跟着电影选择的视角,观众无法看到伊朗人质事件的全貌,它缺乏在真实历史背景下的表现力度和思考深度。掺杂着政治、宗教以及国家利益等多方面复杂矛盾的中东问题,以孤胆英雄式的故事来表现,终究是太过单薄。

此外,在这部电影里,伊朗还被塑造成了近似恐怖主义组织的国家。疯狂的人民、失去理智的游行、焚烧、打砸抢……它符合美国人民对“本土以外都是水深火热”的想象,但是这种狭隘和刻板印象,对伊朗并不公平。

不过导演本.阿弗莱克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一向擅长剧本创作,从《心灵捕手》开始,他的剧本便屡获大奖。他在这部电影中营造出的紧张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这种紧张感很有吸引力,即使你知道事件的结果,但是你仍然想要看这个过程。比如我,直到看到飞机起飞时,都在担心革命党会不会朝飞机滚轮射击,或者用大炮轰飞机,等回过神来不禁哑然失笑。

《逃离德黑兰》是一个很刺激的故事,但是以它荣获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的标准要求,它并不能经得起认真推敲。它绝对不是一部记录片。电影用2小时的篇幅,展现其实是美国民众深入骨髓的自我感觉良好:

世界是我们拯救的。

它首先是我们的英雄拯救的;

如果不是,那就是我们的人民拯救的;

如果别人贡献大,那是因为我们有苦衷不能说,其实世界还是我们拯救的;

是的,世界只能是我们拯救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