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上海2017版总规创新性地提出建立空间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日前,由上海市城市经济学会、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18上海城市发展创新论坛上,业内人士介绍道,申城建立的三大空间留白机制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包容性。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城市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论坛上,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叶贵勋介绍道,改革开放迄今,上海共经历了三次城市总体规划,分别是1986年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2001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每一轮总体规划既打上了时代烙印,又开启和引领了下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创新成果:坚持“开门做规划”,1986版城市总体规划汇报展览会在上海展览馆举办,市领导、各国驻沪领事和部分外宾及市民6万余人参观并提出建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展示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有5万多名各界人士到场,收到书面意见300多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成立15名社会各界人士全程参与,2014年7月底回收1万6千余份市民愿景调查表,“总规沙龙”等形式进行咨询交流,规划草案公示收集1800余条书面意见,“上海发布”推送的两篇关于《草案》的文章阅读量就分别超过80万和40万。

值得一提的是,2017版总规创新性地提出建立空间留白机制,远近结合、留有余地,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做好应对准备,提高空间的包容性。上海还建立了三大空间留白机制:机动指标预留——重点是保障区域性重要通道、重大基础设施用地,以机动指标的形式进行;战略空间留白——为未来发展留足稀缺资源和战略空间,针对不可预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项目做好应对准备,明确对战略预留区的规划引导,总规模约200平方公里;时序计划调控——调控人口与用地规模的匹配关系,形成多情景应对方案,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预留规划弹性。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从上海建筑业40年改革发展、上海住房制度变迁及未来供应体系完善、上海历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回顾与展望、上海城投创新发展、上海高速公路跨越式发展、建设工程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等六个方面作交流演讲,介绍上海城市发展中总结出的研究成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