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

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

大英图书馆藏敦煌残本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幼时聪慧过人,博通经史,工于书法。由篆隶书得笔,晋帖得韵,隋碑得神;形成笔力遒劲,结构险峻的“圆畅方挺”的新体。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化度寺碑》又称《化度寺塔铭》,全称《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镌于唐贞观五年(公元六三一年),李百药撰文,欧阳询楷书,共三十五行,每行三十三字。原碑在长安(今西安)终南山佛寺,北宋庆历年间石毁后翻刻甚多。此碑书法平正清穆,丰腴悦泽。

《化度寺碑》的妙处,在于严劲缜密,神气深隐,具有体方笔圆之妙,有超尘绝世之概。同时,此碑模勒之工,非后世所及,故称楷法极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