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官宣 | 时隔27年,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重新启动

嗨,你听说了吗?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重新启动啦!

-----

-----

时隔27年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的重新启动

成了2019年末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想要了解“学院奖”的故事

还得从她说起

↓↓↓↓↓↓↓↓↓

没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金字塔

北影校园里的金字塔共由205块花岗岩砌成,层层叠叠,声势争先而上,塔顶直指向天际,象征着一种必然的自然规律——无论是艺术境界、学业修为甚至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由低而高的过程,这是勤者、智者和天才都不可回避的真理。

金字塔象征了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保护,更包含了为人师者的良苦用心。这座智慧的界碑,更是荣誉的标志。它以花岗石为体,却有足金的品质。走近金字塔,会发现正上方有一块黑色大理石镌刻着五个大字——“首届学院奖”。

1993年,学校领导与获得首届“学院奖”的校友合影

张艺谋站在金字塔前说:跟我得到的其他所有奖相比,这个奖是最重要的。

谢飞老师说:作为获奖者里唯一一名教员,我为年轻同学们的成就而高兴。

李岚华说:要想得奖,就得进电影学院。

首届“学院奖”获奖校友在金字塔前合影

这是1992年,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届学院奖的诞生。没有开幕式红毯,没有主席,没有各色拼凑的评委会,甚至也没有奖杯,只是由各专业院系按项提名,全校的教授和副教授们每人一票,选出在当年电影界中成绩最突出的毕业生,这大概是全世界上流程最简单、结果却最公平的电影评奖了。而1992年,也的确是让所有电影人都感到自豪的一年。电影体制即将改革,电影创作量也从这年开始节节攀升。当年故事片生产数量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67部,中国电影划时代地囊括了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包括1992年创作完成,1993年上映的影片)。也正是这一年,电影学院的学子们足以告慰他们的母校——167部作品中,由电影学院毕业生执导的影片有99部,占国产片约60%,重要的获奖影片皆出自其中。

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田聪明、 学校老领导吴印咸为学院奖颁奖仪式揭幕

当1992年12月底,各系的教授开始坐下来评议学院奖的候选名单时,发现是一个艰难抉择的过程。仅导演奖提名,经过三次反复的讨论,直到最后付诸表决时,候选者还有七名之多。未免有遗珠之憾,初评日程从原来的半月延长到两个月之久。1993年的3月6日上午,一幅巨大的投影仪记录下了全院教授们投票表决的结果,每个系的代表认真而详尽地阐述着老师们为每一部作品提名的理由,就像一篇篇精彩的学术报告,同时也对1992年度的中国电影创作做出了全面的思考。至11点50分,全部获奖名单产生。

首届学院奖和金烛奖颁奖大会,王凤生书记迎接吴印咸

张艺谋获“学院奖”时留影

第一届学院奖:

(现在这个名单就镌刻在金字塔上)

最佳影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导演:张艺谋《秋菊打官司》

最佳编剧:谢飞《香魂女》

最佳表演:曹翠芬《杂嘴子》《大红灯笼高高挂》

最佳摄影:顾长卫《菊豆》

最佳录音:李岚华《菊豆》

最佳美术:佟华苗《秋菊打官司》

第一届“学院奖”获奖名单被铭刻在金字塔上

27年后的今天

我们期待着

有更多师生校友的名字

连同那块铭刻着荣耀的石头

永远地留在金字塔上

我们期待着

每举办一届学院奖

都会有一块新镌刻着金字的大理石

百年基业

让金字塔换个模样

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北京电影“学院奖”将于2019年12月正式拉开帷幕。学院奖以弘扬电影教育成果并推进中国影视艺术水平的提高为核心,在表彰我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的同时加强学院师生凝聚力。时隔二十七年,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重新启动!欢迎师生、校友关注参与。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评奖条例及提报候选名单时间安排

↓ ↓ ↓ ↓ ↓ ↓

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评奖条例

第一条 宗旨

为表彰我校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上的突出成就,加强母校的凝聚力,弘扬电影教育的成果并推进中国影视艺术水平的提高,特设立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

学院奖曾于1992年度举办,2019年重新启动评选,此后每年一届。一年一度的评奖颁奖活动,将成为我校长年定期性的学术活动。

第二条 奖项

学院奖设十三项。其中,

作品奖四项:

电影大奖;

电视剧大奖(含单本剧、连续剧);

纪录片大奖(含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科教片);

动画片大奖

单项奖九项:

编剧奖(含电影、电视等分设,下同);

导演奖;

表演奖;

摄影奖;

美术奖;

录音奖;

制片人奖;

图片奖;

技术奖。

各项每届均评一名,单项奖可按电影、电视剧各择一名,如多人合作者可一并获奖。

各项奖设提名三名以内,获提名者亦为获学院奖荣誉。

第三条 评奖范围

凡我校在校师生及历届毕业生、结业生(本专科生、研究生等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进修生、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及其作品均有参加评奖资格。其中,参评四项作品奖的作品以该片导演的上述资格为限。

每届参评作品,电影为该年度获电影局审查通过并在影院、电视台、网络平台正式公映者;电视作品为该年度在电视台或网络平台播出者(以始播时间为准)。

参评无须报名,亦可推荐和自荐,如不愿参加者当尊重本人意愿。

第四条 评奖办法

(一)评选机构与职能

学校成立工作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工作委员会由校领导任主任委员,各二级院系负责人任委员,该委员会负责确定最终的提名名单。执行委员会负责收集、汇总各院系提交的候选名单,并组织落实与评选相关的各项工作,由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具体执行。

(二)院系候选提名

我校全体教师(以系为单位)进行各项奖的候选评议,并通过投票产生正式提名。

9个单项奖的首轮提名名单,由我校相应院系(文学系、导演系、表演学院、摄影系、美术学院、声音学院、管理学院、摄影学院、影视技术系)分别提出,并于每年十二月中旬提交给工作委员会。每一奖项限提名五名(可不足五名);

4个作品奖的首轮提名名单,由我校教学院系提出五名候选 (可不足五名), 并于每年十二月中旬提交给工作委员会;

各院系亦可以跨院系提名(不超过3名),如文学系对本系师生的导演作品提名导演奖,摄影系对本系师生的编剧作品提名编剧奖,余同。

(三) 确定候选提名

工作委员会汇总13个奖项的提名名单,于每年12月底将候选名单返回各院系,各院系经本系教师内部讨论后,提出各奖项的5个候选名单。执行委员会对名单汇总后,按票数高低将各奖项次轮五个候选名单提交给工作委员会。寒假放假前,工作委员会以投票方式确定各奖项最终的提名名单(每个奖项3名),并予以公布。

(四)终评

终评于寒假后第二学期开学第三周举行,由我校教授会议(全体教授、副教授、艺术及科研系列高级职称人员组成)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各项提名进行一轮表决,产生获奖名单。表决以实际参加投票人数计,获半数以上票者票数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择优当选,未过半数票的奖项应付阙如。

终评前工作委员会将对提名影片组织观影(集中放映或提供影片观看链接)。

投票表决前,听取各系代表阐述提名理由。投票表决后不再复议。

第五条 颁奖

学院奖定于寒假后第二学期开学第四周举行颁奖。

获奖作品及人员由学校颁发“学院奖荣誉证书”。各奖项获奖者及其在校班次、作品名录以金字镌刻于大理石,镶嵌在校园金字塔上。

颁奖活动包括颁奖仪式和学术研讨。邀请获奖和获提名荣誉者返校,接受颁奖并和全校师生作学术交流,同时举行我校该年度电影及电视艺术创作研讨会。

本条例解释权归学院奖工作委员会。

北京电影学院

2019.11

“学院奖”提报候选名单时间安排的通知

根据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评奖条例,经学院奖执行委员会研究,现公布提名时间安排,时间安排如下:

1. 12月23日前,各院系筛选候选名单并交到执行委员会;

2. 12月26日,执行委员会进行第一次筛选并将候选名单返回各院系;

3. 12月30日,各院系将调整后的提名名单返回执行委员会;

4. 1月6日-1月10日,由学院奖工作委员会确定各奖项最终提名名单(每个奖项3名),并予以公布。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学院奖执行委员会)

注:本届“学院奖”评奖作品始播时间要求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

文章来源《电影摇篮——北京电影学院现代童话》

撰写 | 张会军 刘小磊 曹锎

信息来源 | 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