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一档综艺节目,即使住在汪精卫四姨太故居里的郭敬明,此生怕也难有机会跟陈凯歌平起平坐,更别说当面点评(批评)。

这不是钱的事儿。

毕竟这个世界除了食物链、产业链、区块链,还有很多不成文的链,看个电影、读个书都有鄙视链。

看《小偷家族》的看不起看《后来的我们》的,看《霸王别姬》的看不起看《小时代》的。老马丁(马丁.斯科塞斯)不是还批漫威电影不是电影么,殊不知在他刚出道的时候,也被泰斗戈达尔有过类似的批评。

那么水平有限或者层次不同、意见相左,就活该被鄙视吗?

鄙视链 | 从郭敬明“批评”陈凯歌说起

在最近的一档《演员请就位》节目中,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四位大咖坐镇海选“最佳演员”,这个导师阵容里,陈凯歌不必多说,一部《霸王别姬》让他稳坐中国导演C位,李少红虽然近十年来鲜有影视作品,但人家占着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的位置。

这两位的资历、背景、成就明显站在行业鄙视链的最顶端。

而赵薇不仅作为演员国民度超高,作为导演,其作品《致青春》也是名利双收。又和两位前辈都是电影学院出身,显得格外亲切,再加上业务能力突出,又伶牙俐齿、左右逢源,简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最受质疑的就是大学肄业、非专业出身的“小四”郭敬明了,写小说搞出不少抄袭官司,拍电影没有及格分,以导演的身份跟以上三位平起平坐,难免引起议论。更何况,这一次郭敬明走的是“耿直人设”,一上来就不像赵薇那么圆融谦逊,以晚辈自居。

他先和李少红唱对台戏,各种意见反着来,再直言不讳批评陈凯歌,指出其指导作品内容不自洽,角色缺乏魅力。

当然节目给了位置,郭敬明是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谁说拍了不及格电影就连发言权都没有了?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对前辈作品的耿直点评,而是他总给人一种急于证明自己的感觉,每一个华丽的措辞,精心构建的句子仿佛都在说,“我是导演,我有专业知识的,我很优秀”。

越是这样,传递出来的信号越成了:我,不,能,被,人,看,扁。

可能绷得太紧失去了分寸,在过往节目中小四还疑似亲切的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我同意凯歌说的”。

鄙视链 | 从郭敬明“批评”陈凯歌说起

不知道凯歌听了怎么想,但这称呼恐怕除了艺谋、少红,也没几个人好这么脱口而出吧,何况在人前少红导演也还是时常把“凯歌导演”挂在嘴边的。

不爽的李少红就在一次反驳郭敬明的时候说,“我倒是和那个谁的感觉不一样”,干脆连名字都不提了。

鄙视链 | 从郭敬明“批评”陈凯歌说起

还得劳烦贴心的字幕组在后期把“那个谁”郭敬明给补上。

抛开节目效果,郭敬明看似耿直大胆的言行,实则流露出满满的自卑感。

曾经在鲁豫的节目中,郭敬明说起自己的母校上海大学,直言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大学,95%都是本地学生,家里很有钱,“当你周围的同学永远在用最新款的手机、穿名牌的时候,你用着最老土的手机,不能出去逛街,只能吃食堂的时候,那你就会觉得这个城市不属于我。”

所以从小善于写作,初中就在杂志发表文章拿稿费,高中更是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版了小说的郭敬明,选择退学赚钱。

这些年小四赚了很多很多钱,可是仿佛并没有褪去很多很多的自卑感。

心理学上有关自卑的表现之一就是自负,时刻希望通过自己的无所不能来证明自己优秀。

其实,当我们在意郭敬明“点评”陈凯歌的时候,在意的并不是这件事本身,小四不该因为拍了《小时代》被鄙视,但小四给自己的定位和态度需要自我审视。

再从观众方面来说,爱看《小时代》的就该被欣赏《霸王别姬》的人鄙视吗?

我们拿一个跟观影类似的读书的典型事件来举例吧。

曾经在马东主持的网络节目《奇葩大会》上,来了一位叫樊登的嘉宾,年收入过亿的樊登读书会创始人。号称要帮助三亿中国人养成阅读习惯,并自信的表示:

人们只要跟我在一起超过10分钟,基本就会觉得读书很重要。

乍一听好像很牛逼的样子,仔细一想,樊登老师身边都是些什么人啊?大家在认识他之前都觉得读书没毛意义的吗?

在那期节目中樊登还扬言,自己在樊登读书会创业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理论依据,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告诉别人,这是哪本书里边写的。如果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任何的困难,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

这番言论刚开始还令蔡康永微微点头,没几句话之后,康永哥的表情就变成了这样:

鄙视链 | 从郭敬明“批评”陈凯歌说起

高晓松则直接反问:如果读书就能这么线性的解决问题,那这世界也太简单了一点,难道不好的事情都是没读书的人干的吗?

樊登搬出另一位大学肄业生韩寒的名言:听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反问,你过不好还怪道理了?

还奉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高晓松,“别老读历史”。

鄙视链 | 从郭敬明“批评”陈凯歌说起

樊登读书会每年带会员读50本书,不是读完50本全书,而是听主播给每本书讲上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的要点概述,至于完整的书你爱读不读。

我想问一句,如果你看了一个3分钟带你看完XX电影的视频,你敢说自己就看过那部电影了吗?

为啥你听了个几分钟带你读一本书的节目,就觉得自己读过那本书了呢?

再来看,樊登读书会推荐的绝大多数是所谓“成功学”的书。售卖宣传语类似于:加入我们,花最少的钱最少的时间,你,就可以解决各种工作、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像我一样走上人生巅峰。你,还等什么?赶快下单吧。然后你买了,听了没有用?对不起,怎么别人买了就有用呢?你自己做不好还怪我讲的道理喽?

稍稍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喜欢看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的,大多都是初级影迷;而付费几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的,平时压根不读书。真正观影、读书的人不需要通过别人的二手思想看世界,也不会去吃别人嚼过的东西。

高晓松也有自己的“读书会”,目前已经落地北京和杭州的“晓书馆”,推广公益阅读,不要钱,里面收藏的很多很多都是市面上根本见不到的名著、藏书珍本。

都是以读书之名,只是去晓书馆的人,跟去樊登读书会的人几本没有重合。

前者往往鄙视后者。

后者活该被鄙视吗?

有一批人通过这样的途径从根本不看书到能拿起了书本,从没耐心看电影到可能心动去看一两部全片。这些人是不该被鄙视的。毕竟不是所有人的起点都有高晓松那么高,拿着清华大学本科文凭,在自己家里算文盲。

但你要是把这种方式就当成自己的终点,那就活该被鄙视了。观影也是一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