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家的支付选择越来越多,想给现金,可以给现金,想扫二维码,可以移动支付,最近,有市民跟我们投诉,说海口泰龙城的一家餐厅,是无现金餐厅,不收现金,这让她觉得有点难以接受。

根据网友提供的信息,记者来到了在这家位于海口泰龙城的秀伴韩式主题餐厅。一进门,记者就看到的收银台上,摆放着“无现金餐厅”的标识牌。

餐厅推崇移动支付 “无现金”引发争议

店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是通过微信扫描桌子上的二维码,直接点菜下单的。买单时只接受移动支付,不接受现金。但当记者表明身份之后,餐厅的经理又换了一种说法。

经理表示,他们现在正在打造“无现金餐厅”。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降低风险,省去了验钞,防盗等环节,另一方面,也方便总部掌控营业额,节约人力成本。

经理说,他们这里就曾发生过,营业款被盗的情况,所以对于无现金餐厅的推进,经营方是乐见其成的。虽然餐厅方言之凿凿,可对于这样的做法,顾客们却并不认可。

餐厅推崇移动支付 “无现金”引发争议

现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菜市场买菜,都可以二维码付款,这方便了年轻人,可也难住了一些老年人,“无现金”餐厅的出现,只是将这种情况,推向了一个极端,那么,“无现金”的情况,是否普及,这样的做法又是否合规呢?记者继续调查。

记者对泰龙城小吃街的几十个商户,全部进行了走访,发现所有的商户,都可以接受移动支付,在很多小吃店,顾客付款后,商家的手机就会响起语音提示;播报已经收到款项。这样,繁忙的商家,就不用特意去查看手机,看钱是否已经到账,非常方便。

商家们表示,使用移动支付既可以避免收到假币,避免销售人员监守自盗,还可以省去安装收银系统的成本。但同时,也几乎所有的商家,都还在接受现金支付。

餐厅推崇移动支付 “无现金”引发争议

从去年开始,微信和支付宝平台都纷纷推出了“无现金”的理念。起初是支付宝在8月初在多个城市举办“无现金周”,微信支付也宣布开启“8.8无现金日”。但后来,双方都将此类宣传口号撤下,去掉了“无现金”的字样。针对近年来,人民币现金使用出现的新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于7月13号发布了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

公告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

餐厅推崇移动支付 “无现金”引发争议

央行发言人表示,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支付需求多种多样,所以现金支付的习惯和偏好仍然广泛存在。拒收现金,不仅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也损害了消费者对支付方式的选择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存在拒收或者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进行整改。整改期限届满后,仍然存在上述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如果消费者有发现拒收现金的行为,也可以通过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热线,或者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渠道进行投诉和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餐厅推崇移动支付 “无现金”引发争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