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智能精密制造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管理、工程教育、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和经验。他积极倡导产学研融通和协同创新,着力推动将大学的科技成果向产业和教学“双向转化”,让大学教育能真正为青年学子插上科学和人文两只翅膀。

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体系“三部曲”形成,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有了政策法规的保障,高校、企业、科研人员如何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跨越“死亡之谷”,促进科技成果成功转化?

在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指出,跨越“死亡之谷”,一个关键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之路。一所大学和一个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互动、同向同行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通常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要面向学术前沿,探索无人区;第二,面向重大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面向主战场,解决人们美好生活的问题。

赵继:高校、企业、科研人员该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东北大学校长 赵继:如何跨越“死亡之谷”,首先,我认为关键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产学研用融通创新之路。

中关村的科技发展起来有很多因素:有国家政策支持、改革开放、政府支持等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因为有北大、清华这样一批高水平大学的存在,以及大量的研究者、教师、学生把自己的技术成果不断地往外孵化,才成就了今天的中关村。把三十、四十年前的中关村和今天对比,能看到每一步的变化,每十年的发展都历历在目,能看到国家在创新路上的变化。

国际上也是如此,有一个类似中关村,创新做得非常好的,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的大园区,被称为128号公路。这里诞生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技术,孵化了很多在今天仍然发展很好的世界级著名企业。还有硅谷,这个区域里有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批学校,同样是创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成果孵化创建了这个园区。它的产值和效益在全世界都处于引领地位。因此,一所大学和一个区域的发展是相互互动、同向同行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大学的研究,也包括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我们通常把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面向学术前沿,探索无人区;第二个,面向重大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个,面向主战场,解决人们美好生活的问题,面向市场,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首先,有些研究非常具有前瞻性,不一定能马上转化为可用的产品或者商品。如,对暗物质、黑洞、生命起源的认识。研究一些在当下看不到更好的前景,但是在未来有广阔的市场,如电流、电磁场、X光,当时大家能想到电磁场在今天能应用到手机吗?X光的发现,能联想到今天的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已经做到256层,甚至更高吗?还能用于人类的健康诊断吗?

我相信,当时未必都能看得清楚。因此,有一些在学术前沿上的重大探索,尽管当前不能明确看到应用的效果或直接的前景,但它有潜在前景,解决科学认知问题。我认为,这些研究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在探索研究无人区。所以,科学家是非常伟大的,我对他们充满了敬仰和敬意。

第二个层面,要面向重大需求。比如说大飞机、国防安全、高铁、新能源汽车、5G、新一代药物等等,来凝练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转化到整个生产技术、创新链条,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打通它,把目标实现。

第三个层次,就是面向市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如,汽车、手机、化妆品的发展,日用品当中一些新的发明和创造不断地改善生活。这些研发人员的工作是很了不起的。那么,在研究当中有一个保障特别重要,就是如何创新科研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例如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如果投十个项目,其中能成功两个、一个,就能实现良性循环,所以它的基金专门就干这个。在科技较发达的国家,这套机制相对完善。在我国一些市场经济先走一步的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方面做得也不错。

接下来,在社会上,如何使资本和科技的对接结合好,这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保障性、关键性的问题。例如,科技成果相当于美女,资本就相当于帅哥。要想成果落地,逻辑是帅哥追美女,最佳状态是能够一见钟情、一拍即合,是效率较高的一种配置。或日久生情,这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和机制。如果较困难,我建议是否可以打造一个平台,有“红娘机制”,通过提供平台,判断是否可转化。另外一个机制,是能够使一些重点的战略研究方向,未来能够通过企业、政府和学校,共同建设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或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一些平台,来突破那些关键共性的技术壁垒。不是共性的专有技术的话,企业有一种自我保护或其它方面的一些考虑。因此,对于公共平台研究共性技术,这种产业技术研究院可能更适合。

嘉宾介绍:

赵继,身为东北大学校长,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理解、情怀和理想。在担任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奋斗在科研一线,承担起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的职责。他是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他的激情与务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积极倡导产学研融通和协同创新,着力推动将大学的科技成果向产业和教学“双向转化”,让大学教育能真正为青年学子插上科学和人文两只翅膀。他是“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智能精密制造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在大学管理、工程教育、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和经验。​​​

来源:央视财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