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氏的兴起并不是偶然,得益于他们家族制定的优良家规,其实在中国古代,每家每户都有制定自己的家规,他们根据家规的条例行事,管理家族日常,规范家人行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共同营造和谐家庭关系,据导游介绍,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主持制订《黄氏家规》,共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故居占地970平方米,展示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还有黄氏源流、黄庭坚父母妻室、黄庭坚年谱、家规家训、黄庭坚少年时期的传说故事。

提起江西修水,可能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但说起宋代大文豪——黄庭坚,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热爱文学的人到访,趁着周末两天假期,带上6岁的孩子来探访,算是一次陶冶身心的研学之旅。

“华夏进士第一村”的由来

首先来说说“华夏进士第一村”名号的由来,黄庭坚于公元1045年出生于修水县双井村,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双井自古人才辈出,人杰地灵,仅宋代黄氏一族就有48名进士,其中5名官至尚书,这在中国历史中是凤毛麟角的,故享有“华夏进士第一村”的美誉。

研学第一站——“黄金家规”

黄氏的兴起并不是偶然,得益于他们家族制定的优良家规,其实在中国古代,每家每户都有制定自己的家规,他们根据家规的条例行事,管理家族日常,规范家人行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共同营造和谐家庭关系,据导游介绍,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主持制订《黄氏家规》,共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孝”与“礼”,被当地奉为楷模。

黄庭坚在晚年也留下一篇《家戒》,总结一些家族兴衰的原因,告诫子孙“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和睦相处,齐心协力维护好家族的传承发展。研学第二站——二十四孝图

据史料记载,黄庭坚本人从小聪慧,5岁能背诵五经,7岁能写诗,更难的的是是个十足的孝子,回到家乡后,陪伴母亲身边,“涤亲溺器”的孝行感人至深,被载入中华“二十四孝图”,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

研学第三站——黄庭坚故居

黄庭坚故居,牌匾由原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书。故居占地970平方米,展示黄庭坚的生活起居、读书习字、孝亲会友的情景,还有黄氏源流、黄庭坚父母妻室、黄庭坚年谱、家规家训、黄庭坚少年时期的传说故事。

从修水县城出发开车约半小时就到了杭口镇双井村,这个幽静的小村庄位于修江河畔,修河贴着杭山脚下流淌,河身绕成一个“U”字形的大弯,被当地人称作“明月湾”。

通过文字、图表、绘画、雕塑、影像等多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再现一代文化名人的生活画面及其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与故事。

双井魁星楼,位于进士园之后,杭山半腰,离山脚近百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楼高21米。魁星,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奎星”,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之神。研学迪第四站——魁星楼

研学第五站——双井进士园

进士园,位于杭山脚下,高峰书院东侧,占地5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园区为古典式建筑群,土木建筑由双井堂、群贤阁、集英殿三部分组成,或用展版描绘双井形胜、修江形胜、黄氏家规,展示进士群体的成长背景;或用巨幅浮雕加展版再现双井黄氏进士群体及其事迹,气势恢宏。

一天的游玩下来,不仅更了解黄庭坚的生平事迹,更加感叹大师不亏是大师。如果想在修水找一个有人文气息,又能散步休闲的地方,那就来黄庭坚故居游一趟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