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昙野千弘美术馆副馆长、日本绘本学会监事竹迫佑子说:“很多人看了岩崎千弘的画后,都能对画面上孩子那一刻的想法感同身受,这是因为岩崎千弘能体会孩子在童年时代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这位女性画家就是日本绘本大师、《窗边的小豆豆》插画作者岩崎千弘。

提到竹久梦二和毕加索,大家都不陌生。

他们都是杰出的画家,前者被誉为“大正浪漫的代名词”和“漂泊的抒情画家”,后者是现代绘画中立体画派的代表人物。

他们都喜欢画美女,也喜欢画孩子,创作了不少儿童画。

竹久梦二画作

毕加索画作

日本曾举办主题为“从名作看世界上的孩子”的巡回画展,除了展出毕加索、高更、竹久梦二等画家的作品外,还有一位女性画家的作品。

这位女性画家就是日本绘本大师、《窗边的小豆豆》插画作者岩崎千弘。

苦难中生长出的温柔之花

岩崎千弘1918年生于日本福井县,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女子学校教师。她是三姐妹中的老大,14岁师从冈田三郎助,学习油画和素描,18岁师从小田周洋学习书法,为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岩崎千弘

1939年4月,岩崎千弘奉父母之命,和不喜欢的男子结婚,同年6月去往丈夫的驻地中国大连。

千弘在生理上抵触和厌恶丈夫,一直保持处女之身。在大连生活的一年,她几乎每天都给娘家写信,不断诉说着小家庭的寂寞。这段不幸的婚姻因为丈夫的自杀而终结,也给千弘带来了难以言说的痛苦。

她被父亲接回日本后,开始谋求自立,再次师从小田周洋,学习书法,还担任代理教习(助教)。

岩崎千弘书画作品

但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战败前的日本国内形势日渐严峻,1944年4月,身为女子青年团主管的千弘母亲安排千弘和妹妹世史子、画家中谷泰等人与“满洲勃利女子开拓团”同行,前往“满洲”。

不谙世事的女孩对世界历史的动向毫不关心,对政治也一无所知。在“满洲”待了几个月,千弘等人平安回到日本。半年后,美军实施东京大空袭,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多年后,千弘为自己曾置身日本不光彩的历史而后悔不已。因为深知战争的残酷,她一生渴望和平,还创作了绘本《战火中的孩子》,表达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祈盼,获莱比锡国际书展铜奖。

战火中的孩子(1972年)

日本著名导演山田洋次说:“在战争中度过青春年华的岩崎千弘,勇敢地直面各种各样的困难,背负着巨大的苦难顽强地生活下去。在如此艰辛曲折的生活之下,却能创作出温暖、通透的美好作品。她的作品饱含人类最本质的温暖的感性。”

《北京晚报》曾这样评价岩崎千弘:“她似乎把所有的艰苦和眼泪都留给自己,在心中消化掉,而在作品里满怀着悲悯,为世界和孩子们祈祷和平和幸福。她是从深切的痛苦悲伤孤独中诞生出了温柔与美好。”

的确,她如一朵温柔之花,在作品中“散播希望,展现令人愉悦的美好,同时呈现有尊严的哀愁,让我们的心灵在艺术中得到抚慰,并被引领到光明那一方”。

倾尽一生绘儿童

1945年,千弘的家在空袭中被烧毁,她和家人不得不疏散到母亲的娘家长野县松本市,以垦荒种地为生。千弘开始在日记本上画一些简单的素描,打发无聊的时光。她渴望寻求思想寄托,还加入了日本共产党。

1947年春天,由于和父母关系紧张,千弘只身回到东京,寄居在姨母家的小阁楼上。她幸运地找到了工作,在《人民新闻》报社当记者,为连载故事画插画,并萌生了当画家的愿望。

后来,她离开《人民新闻》,专注插画创作。据表妹中村澄子回忆,只要有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千弘一定在那里画画。

1950年,千弘和同为共产党员的松本善明结婚。1951年,他们的独子松本猛出生。

岩崎千弘和儿子松本猛

成为母亲后,千弘专注于儿童画创作。她融合自己的育儿经验和童年回忆,画笔下的婴幼儿和孩童都生机盎然,纯真可爱,更有独特的表情和思想。

她描绘了孩子的各种姿态,体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即使没有模特,她也能画出10个月大的孩子与1岁孩子的区别。

《绘本窗边的小豆豆》插画

岩崎千弘之子、绘本作家、日本绘本学会会长松本猛回忆母亲,说她曾为岩波书店的《育儿百科》画插画,每个月份的婴儿都要画几百张图,还为此去保育园取材,从中学到了很多。

黑柳彻子在创作《窗边的小豆豆》时,惊讶地发现,岩崎千弘笔下有各种调皮可爱的女孩子的形象,无论写哪个话题,都能找到相应的插画。因此,她称岩崎千弘为“上天选中的,为描绘孩子而生的画家”。

《绘本窗边的小豆豆》插画

1974年,岩崎千弘因肝癌不治,病逝于东京代代木医院。在生命最后的日子,她还在病榻上为绘本月刊《孩子的幸福》修改封面插画《小婴儿》。

小婴儿(1974年)

虽然她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但她笔下的婴儿却灵动可爱,充满了无尽的生命力。从这幅画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以及岩崎千弘对孩子的爱和美好的祝愿。

岩崎千弘去世后,留下了9000多幅儿童画,被珍藏于东京千弘美术馆和安昙野千弘美术馆内,吸引无数大人和孩子。

千弘美术馆

安昙野千弘美术馆副馆长、日本绘本学会监事竹迫佑子说:“很多人看了岩崎千弘的画后,都能对画面上孩子那一刻的想法感同身受,这是因为岩崎千弘能体会孩子在童年时代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她就是这样一位理解孩子的画家。”

独具一格的绘画技法

岩崎千弘的画有油画、色粉画和水彩画等。她早期画过油画广告,也尝试先用铅笔画出草图,再用湿的彩色粉笔勾勒人物的轮廓,这为她后来画水彩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岩崎千弘用过的彩色粉笔和水彩颜料

在岩崎千弘的画作中,水彩画最多。她的水彩画融合了西方水彩画和东方水墨画的画法,表现手法细腻动人,独具一格。

海边奔跑的女孩和小狗(1973年)

首都师范大学绘本阅读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迪说:“岩崎千弘的水彩画极具辨识度,她创造了一种通过晕染来调节画面色调的画法,深浅明暗的丰富颜色变化,使得她笔下出现最多的儿童、花卉无一不充满着无穷的生命力。”

美育专家戴亚楠说:“岩崎千弘招牌式的东西合璧的水彩画,既有细腻唯美的细节,又有抽象大气的现代意味。她的绘本完美地把东方艺术的‘留白’和西方的‘抽象’混合,读来让人意犹未尽。”

在画水彩画时,岩崎千弘喜欢用晕染的画法,通过在湿水彩画上用水进行渲染,利用白纸的渗透性,使画面的颜色从深到浅,从明到暗自然过渡,表现出多种颜色。

拿着葡萄的少女(1973年)

以这幅《拿着葡萄的少女》为例,画面主色调为紫色,大面积的紫色营造出浪漫纯真的氛围。

画中的少女戴着和葡萄一样颜色的帽子,有着健康的肤色。不论是她的帽子,还是手中的葡萄,深深浅浅的紫色自然过渡,有一种透明的质感。而葡萄代表着爱的分享和传递,拿着葡萄的少女就像小豆豆一样,热情、活泼、友爱。

岩崎千弘还注重惜墨和舍技,只画最有必要画的东西,减少用色,留给人们想象的空间。

妈妈、孩子和水仙花(1972)

把留白看作是画面中重要的构成因素,这在构图合理的西洋画中是没有的。这种技法和日本古代的绘画方式相通。俳句中的五七五的短歌,以及能乐内敛的演技,都是做减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因此,可以说岩崎千弘的绘画极具日本传统文化特色。

为了增强画的表现力,岩崎千弘会运用多种画材。她往往用铅笔画勾出轮廓,作为水彩画的辅助颜料。有时她还会用到墨水,因为墨水也可以通过加水来调节颜色的深浅,还能体现铅笔无法表现的湿润感。

女孩和郁金香(1973年)

此外,岩崎千弘还尝试在揉皱的纸上作画。

在画上面这幅画时,她先把纸揉皱,然后画了蝴蝶花,表现花朵被雨淋湿的感觉。纸上的颜料有的渗进褶皱线中,有的没有渗进去,留下一道白线,非常有意思。

日本新绘本的领路人

作为画家,岩崎千弘成就卓著,曾获日本文部大臣奖、小学馆儿童文化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等。此外,她还是日本绘本史上的先驱人物,积极践行绘本改革,推动了日本原创绘本的发展。

早在1956年,她就创作了绘本处女作《一个人就能办到》,发表在福音馆绘本月刊《儿童之友》上。

当时,日本的绘本都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算不上真正的绘本。福音馆的《儿童之友》和至光社的《儿童的世界》都是绘本月刊,两本杂志的编辑分别是松居直和武市八十雄。为了出版高品质的绘本,松居直对武市八十雄说:“我们创作绘本,用它在大海中杨帆吧。”

当时,绘本的制版水平不高,很多绘本画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得面目全非后,放弃了绘本创作。于是,武市八十雄对松居直说:“我要努力为制版技术提供后援、建立基础,松居你先行一步吧。”

于是,松居直负责策划编辑绘本,武市八十雄致力于改进制版技术,两位日本绘本史上的重要人物一起为日本绘本的发展努力着。

后来,松居直策划编辑了《苏和的白马》《桃太郎》等优秀绘本,被誉为“日本绘本之父”。

《苏和的白马》

而武市八十雄和岩崎千弘合作,创作“用图画来展开故事”的新绘本。两人分工明确:岩崎千弘只管轻松愉快地画,尝试各种技法和画材,拓宽绘本的可能性;而武市八十雄则致力于改进制版、印刷、用纸等技术。

岩崎千弘和武市八十雄

从1968年到1974年,他们合作创作了6本绘本。其中,创作于1972年的《鸟儿来的那一天》在1973年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插画奖。英国《泰晤士报》评价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对孩子们来说,还是一次艺术的体验,整体上创造出一种诗意的冒险”。

岩崎千弘经典美绘本系列

正是以岩崎千弘为代表的绘本作家和出版人的实验性合作,绘本中的图画不再作为文字的陪衬,而是被推到了主角的地位,开启了一个日本绘本的新时代。

“大家一起来做吧”

谈到绘本创作的初衷,岩崎千弘曾说:“当我感到疲惫无力时,人心的温暖让我热泪盈眶。我终生的志向不是画雄伟壮观的巨幅油画,而是小小的绘本。希望看了这些绘本的孩子长大后,绘本的温情能留在他们心中的某个角落,当人生遭遇痛苦、绝望时,能回想起这些温柔的感动……”

她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家人。松本猛说:“妈妈的绘本,我到现在一直还在读。绘本中隐藏的微妙的情感,小小的欢乐,对我的生活来说非常重要。”

松本猛

母亲去世后,松本猛和朋友想联系美术馆举办岩崎千弘纪念作品展,对方却认为绘本不算美术作品而拒绝了他。于是,他有了将自家的旧居改建成绘本美术馆的设想。

经过多方努力,1977年,东京千弘美术馆开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绘本美术馆。馆内收藏了33个国家230位画家,共约17300件作品。一楼收藏了岩崎千弘的7000多件作品,以两个月换一个主题的方式轮流展出。在二楼,有三个画作展览室、两个世界绘本作品展览室,一个日本画家作品展览室。每月都会更换展示主题。馆内还会举办大人孩子都感兴趣的特别展,并对绘本进行调查研究,致力于国际儿童图书团体间的交流。

1997年,安昙野千弘美术馆在长野县一座绿树成荫的公园中开馆。馆内除了收藏岩崎千弘的作品,还有来自其他国家两百多位画家的作品。

2016年,在离安昙野千弘美术馆不远的松川村,小豆豆广场和电车教室落成,黑柳彻子还参加了揭幕仪式,在电车教室窗边和街头艺人打招呼,重温巴学园的美好生活。

除了创立千弘美术馆,积极推广绘本文化,松本猛也积极投身创本创作,主要著作有《我想有一双翅膀》《苹果园的12个月》等。她的女儿松本春野也是绘本作家,出版了《福岛来的孩子》《Life幸福小铺》等作品。

松本善明、松本猛和松本春野

在日本,虽然子承父(母)业很常见,但岩崎千弘祖孙三代从事绘本创作工作,更多的是源于对绘本的热爱,想把幸福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

目前,中国原创绘本虽然比欧美国家和日韩等国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有的甚至将版权输出到国外。通过了解岩崎千弘的艺术创作历程,也许能给我们的原创绘本创作一些启迪和力量。

1968年的一个下雨天,武市八十雄对岩崎千弘说:“千弘小姐,路还很远。一起创作绘本吧!”现在,让我们传递幸福接力棒,大家一起来做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