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地方都迎来了降雪雪

朋友圈里也是瞬间变身雪景摄影大赛现场

所以同学们

你们在的城市都下雪了吗?

一起围观某学校里的雪地艺术家:

雪地上也跑满了可可爱爱的南方同学

这也让僧僧突然想起了一条去年的新闻:

和降雪结伴而来的

就是越来越低的温度

(某再次入冬失败的广东人退出了群聊)

很多同学这才突然意识到:

当初双十一

怎么就忘了多买上几条秋裤呢??!!

与此同时最近也是:

“妈妈觉得你冷”

“妈妈觉得你穿得不够多”

之高发时间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穿得越多,就真的会越暖吗?

——并不是。

有的时候衣服明明已经穿得很厚了

明明已经很臃肿很多层了

但是还是手脚冰冷

瑟瑟发抖

而有的人

大冬天就穿了貌似很薄的三件

却说一点都不冷?

凭什么?!!

想要保暖?少穿一点吧~

对天发四,这句话不是在开玩笑。

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多穿几层衣服

确实是可以感到更加温暖的

因为衣服的保暖程度

与衣服内空气层厚度有关

一般来说衣服穿得越多

空气层越厚

保暖性自然也就会会也越好

然而这个厚度是有一个限度的

它最好要≤15mm

空气层总厚度一旦超过15mm

衣服内的空气对流就会明显加大

衣服的保暖性反而下降

更何况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

只能起到隔离的作用

它缓冲了外面冷空气和身体热量之间的对流

才使人体的温度得以保存

就像我们给雪糕盖被子

雪糕反而更不容易融化

被子只是将雪糕的温度保存了下来

我们在冬天穿衣服取暖

衣服和身体之间产生了良好的隔层

使体内产生的热量在衣服的隔层之间循环

这才起到了保暖的作用。

所以我们完全不用把自己裹成粽子

可以穿一些薄而软的贴身衣服

中间的衣服应穿保暖性高但蓬松

外套不一定有多厚

防风就好了

我们还可以尽可能地

系紧领口和袖口

如果这还不够

那就在带上一条围巾保护好领口

戴上帽子以减少头顶热量的散失

再穿一双厚底的鞋

避免“寒从脚下起”

(“我真是为了保暖,不是增高”)

想要保暖?穿透气一点吧~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

防风≠不透气呀同学们!!!

有的同学为了在冬天防风

经常会穿一些不透气的衣服

然而

“为什么我明明已经穿得像个粽子了

身上都已经热得要冒汗了

却还是时不时“打一个冷战”?

这也跟我们一直以来的穿衣习惯

有很大的关系

大多数同学都会比较偏爱全棉的面料

可以理解

因为100%纯棉确实穿起来很舒适

但是一般的棉质内衣只能吸湿

却不太能排汗

在冬天汗水粘在贴身的衣物上

不但会把衣服与身体之间的暖空气排挤掉

让衣服的保暖能力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还会从身体上吸收很多热量

这就非常容易着凉感冒

甚至有冻伤、甚至发烧的危险

所以想要在冬天既不穿成“粽子”

又能保暖避寒

保持贴身衣物干燥

就是最最重要的一条穿衣“潜规则”

穿衣过多减弱抗寒能力?

从生理学角度看

穿衣过多会抑制身体体温调节机能的适应性

减弱人体的御寒能力

衣服穿得过多、过厚重

就会使血管扩张

反而增加了散热

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所以自然也就更怕冷

更容易得感冒了

北方人民冬季专属穿衣大法

在中国的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盛行

冬季寒冷干燥,刺骨的冷风

从北边的西伯利亚与北冰洋吹过来

拍在北方人民饱经风霜的脸上

所以北方的同学们

一到了冬天就会非常注意保暖与防风

不过他们虽然表面都穿的很厚

然而走进房间脱掉大衣

却发现里面穿的只是薄薄一件单衣

甚至短袖……

因为没办法,冬天室内的暖气

实在是太热了

在教室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同学抱怨

“什么时候换座位呀

我一直守着暖气都快要上火了”

在办公室会议室

我们也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大声呼喊

“哪位同学帮我把暖气调低一点?太热了!!”

所以北方人在冬天里

只能靠大衣+短袖的搭配

来应对室内外上下20多度的温差

某南方人骂骂咧咧地退出了群聊……

顺便把手插进了裤子的后衣兜里……

-END-

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这个冬天有什么取暖大法嘛?

在留言板里分享一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