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时间

2018年5月27日(周日)14:30-17:30

地点

时代美学馆厦门市厦禾路海翼大厦B座一层

主办单位

TAIA台湾艺术进驻交流协会

厦门时代空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论坛主旨

雕塑是人文精神在物质形态的凝聚,公共空间的大型雕塑,展现出一个城市或者企业的文化形象。矗立在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更强调的是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它必须与公众开展互动和对话。

海峡两岸(厦门)公共艺术论坛旨在为海峡两岸搭建一个公共艺术领域交流平台,本届论坛主题“艺术介入空间 - 再造都市新地标”旨在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共艺术如何铸造城市新景观,如何塑造城市文化新品牌。让代表一座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变成城市未来的文化遗产。

中国美术馆馆馆长吴为山先生提到过:“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有一个重要区别,比如传统雕塑实际上是供人们仰观的,在距离中产生一种崇高感和美感。但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让人们参与到艺术中来,它强调“公共艺术”的概念。实际上从整体的城市规划来讲,一个城市是需要有节奏感的。今天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强调城市的主旋律,也就是这个城市精神的整体导向和定位,同时也要塑造出每个城市不同的个性来,使人们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尊重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各美其美,达到命运的共同、生命的不同, 每个城市的特色实际上就是它的灵魂。一座城市可以因为艺术而强大”

台湾春之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董事赖香伶女士提起公共艺术在台湾的经验说:“公共艺术旨在凝聚社区居民的共识,其创作理念须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自然地理风貌等角度,探索当地居民与环境的特色,才能获得居民认同,进而促进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深入居民记忆中的情感核心。在台湾地区,1992年开始实施“公共艺术法”,那是台湾当局主管文化艺术的“文建会”推动的立法,其核心内容类似于美国的“百分比艺术计划”,要求政府出资建造的公共建筑提取1%的经费用于建设公共艺术作品。 ”

因此,我们认为这是海峡两岸在公共艺术领域上的一种不谋而合也是大势所趋,公共艺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实现了从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的成功转型,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是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下

台湾近几年的公共艺术作品吧!

希望有打算去台湾的朋友们

可以随着下面这个地图

深入感受下台湾的公共艺术氛围与文化。

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官方网站中十分醒目的有着这样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公共艺术散步地图,讲述着台北现代艺术馆附近的公共艺术作品。

【几米主题艺术作品展】

台南科学园区内的几米公园占地虽不大,以几米绘本《如果我可以许一个愿望》作为公园的设计概念。

小男孩拿着神灯般的水壶灌溉着希望的幼苗。在土里埋下一颗梦想种子,每天许下一个小愿望并且认真实现。

种子就能得到赖以为生的养分,长出美丽的爱心树叶作为我们辛勤浇灌的回报,小小的绿地公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当代‧开阔‧想像‧连接‧自然】

居住在地狭人稠的都市环境中,我们的生活作息日趋重覆而单调化,本作品立意应用绿树、草原、水岸、蓝天等自然元素和开阔景色,希望在地下街狭长的通廊中,营造一种视觉宽广的空间和意象,见证艺术潜移默化之效。

置于画面中间的台北当代艺术馆正面建筑造型,由天棚艺术村成员以手绘的二十幅油画作品拼接而成,在同一历史建筑图像的分工描绘中,呈现了不同画者用笔用色的多样性变化,和一种异曲同工、集体对话的趣味。

画面左侧以淡水河景为主题的「大河再现」,和右侧从绿野到森林意象的「天行健」图像,则是取自天棚艺术村近年为美化大稻埕河堤而集体创製的两幅马赛克大壁画。把自然景观、历史建筑和艺术意象引入捷运地下街人行空间,正是「开阔 ‧ 想像 ‧ 连接 ‧ 自然」这个展览的意念和目的。

【《给你一个ㄓㄗㄢˋ  SuperWOW》捷运忠孝复兴站】

捷运忠孝复兴站是台北市人气最旺的车站之一。这里乘载著大都会生活的缩影, 满溢著擦肩而过人群的现实与梦想。

「给你一个ㄓㄗㄢˋ」是专为忠孝复兴站量身打造,提供往来民众美感讯息的一个艺术展览专案,本展的策画理念是:「放慢八 个脚步、欣赏七组艺术、让你的生活更丰富!」

他们各自以形式简明、风格亲切的绘本、动画、袖珍模型和动态光像元件结合,呈现了台北不同面向的生活主题和都会风情,除了可供人们逐一观赏、细细阅读,这些作品的集结,也联合发挥诠释了台北都会生活的丰盈内容和快乐基调!

「给你一个ㄓㄗㄢˋ」 的参展艺术家们,共同期望的是,观众朋友能延伸忠孝复兴「站」裡的艺术阅读,进而去关注、想像和体验台北生活当下及未来的「赞」!

【意外的风景II─线形公园幻想曲】

此作品为艺术家徐杨聪与大同区光能里合作,带领里民利用回收的塑胶篮和简单的五金材料製作灯罩,并在灯罩上彩绘出社区邻里一隅,以童趣与在地的角度诠释社区巷弄美学。

台北当代艺术馆致力于将公共艺术走进民众的生活场域,使其成为当地社区的新话题,唤醒民众对于环境美学的品味,透过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以及让民众亲身体验参与其中,藉此加深民众与公共艺术的连结,体验生活美学的实践。

因此通过学习、查找台湾关于公共艺术资料时,不难得出,早期的公共艺术形式相对来说很传统,例如将雕塑作品直接放置在公共空间,比较不注重美感、公众的感受以及空间的利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Suzanne Lacy对现代的公共艺术有了新的定义:“公共艺术不再是传统陈列在公共空间的雕塑,而是以公共探讨为导向,让民众介入、参与、互动”。

公共艺术的创作过程是相互聆听、相互分享,其中蕴含了“因地制宜”的核心价值,使每一件公共艺术作品的设置都成为独立且特殊的创作过程,作品与所在地点都具有密切的联系性与不可替代性。

因此要求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必须了解公众的喜好与文化需求。作品不仅再现空间的象征意义,也在建立当下民众与环境的一种新的关系,激发不同的情感回应,营造可供民众自由、轻松交流的公共空间。带来现代公共艺术新的转折。

图片与资源来源于:台北当代艺术馆官方网站

整理编辑:赵思敏

(本图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 END ----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特别推出【新型城镇化专题】系列,持续分享探讨公共艺术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并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组织“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敬请关注。

* * *  往期回顾   * * *

-国家艺术基金 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招生简章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意设计人才培养” 学员录取名单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赴香港、澳门调研纪实

-《公共艺术概论》节选第五章——公共的公共艺术

- 《公共艺术概论》节选第一章——一场无始无终的叙事

-“桃源”何处寻——世界范围内新型城镇化的尝试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共艺术与新农村建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公共艺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新时代的乡愁——中国当下城镇化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

- 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PARCC(微信号:CAFA—PARCC )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面向公共艺术全领域创办的艺术新媒体平台,团队长期致力于构建以媒体阵地、学术阵地、实践阵地组成的“三大阵地”运营格局。自2015年创办至今,平台汇聚了来自公共艺术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6000余人、已逐步成长为公共艺术相关领域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权威行业媒体、具有丰富公共艺术资源的社会咨询平台。

投稿通道:[email protected](投稿细则请见后台)

联系电话:18210006831、(010)64777175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国际商业中心F座B楼306-307

社群微信:CAFA_PARCC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