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北魏的将领一般毫不把南朝人放在眼中,南朝军队也大都一遇见北魏军容壮盛的军队就胆怯,从刘宋到南梁,数不清的南朝将领弃城逃跑,弃军而逃。所以屡遭败绩,军事实力与北魏军事落差那么大的南梁军队要想吃下合肥这块肥肉,很难。

古代南朝南梁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是东汉开国相国萧何的后世子孙。

萧衍为人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善于谋略,精于心术,文武双全,军政兼通且诗赋亦是当世之一绝,琴棋书画都有涉猎,为当时“竟陵七友”之一,为史上罕见的全才型君主。

从小小的一个雍州刺史到击败南齐末代暴君东昏侯萧宝卷逆袭成为一代王朝的开国君主,萧衍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

而如此强绝的一位君主,由于后期的严重昏昧,竟死于一场内乱中。

不要说统领军马消灭当时盘踞北方的北魏完成南北统一的千古功绩,萧衍就是连坐稳自己的皇位都没能做到。

——这不由得让人感叹历史走向的难以预料。

南朝梁武帝手下的两大绝世名将之一——韦睿

萧衍

而即使不能善始善终,作为一位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早期创业时手下还是人才济济的,比如,杨公则,曹景宗等,其中有两位在中国整个历史上都排得上号的儒将。

他们分别是陈庆之和韦睿。前者曾帅7000人马前后一共击败百倍于己的军队,横扫北方数十城,创造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战例。

而后者,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韦睿。

说起韦睿,恐怕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当中为数不多的会被北方军队所害怕的战将了。

当时的南北朝互相之间在边界有过不同规模的交战,但南朝大部分都处于下风,被北魏军队打的大败,土地陆续丢掉不少。

北魏前期各位皇帝,从太武帝拓跋焘一直到孝文帝拓跋宏,无一不想吞灭掉天下间唯一的竞争对手南朝,统一华夏。所以数次发兵南下。

双方的战争在东边在长江以北至黄河一带,西边在益州和蜀州北部和汉中一带展开。

南朝的土地在北魏每大规模入侵一次,或者南朝改朝换代时有南朝将领主动投诚北魏的时候,南朝就丢失掉一大片土地。

包括今天的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湖北北部,汉中一带都陆续的落入了北魏手中。

南朝梁武帝手下的两大绝世名将之一——韦睿

南朝建筑

而北魏除了拓跋焘和拓跋宏两次亲征外,在攻打南朝的过程中有不少的著名将领都曾将南朝军队吊起来打,有名一点的比如慕容白曜,邢峦,王足,元英,杨大眼,傅竖眼等。

南朝的数次主动攻击也大多遭受失败。

所以北魏的将领一般毫不把南朝人放在眼中,南朝军队也大都一遇见北魏军容壮盛的军队就胆怯,从刘宋到南梁,数不清的南朝将领弃城逃跑,弃军而逃。

遇到北魏强大的军队不会逃跑,并且敢于主动迎击的将领,甚至还让北魏军队心生害怕的南朝将领不多,而韦睿就是其中一个。

南梁武帝萧衍即位后雄心壮志,由于韬略甚高因而大有征讨北魏,开疆拓土的野心。于是当时在北魏和南梁边界之间两朝军队的交战时有发生。

而南梁一直屡获败绩,西边的汉中被邢峦攻占,杨公则以及临川王萧宏北伐都相继失利。

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兵锋目标直指历代南方政权北伐必经的战略要冲之地——合肥。

合肥这座城池在长江的北边,地处江淮之间,被巢湖环抱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

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东吴和曹魏之间著名的逍遥津大战就发生在此间。

当时东吴皇帝孙权亲率十万大军集结于此,把合肥重重围住,却被曹魏大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击,大破之,差点生擒了孙权,成就了张辽止啼的军事神话。

而此后东吴数次想北伐曹魏,合肥都是他们绕不过的伤痛。而合肥自从三国以降,都是江淮之间的军事重镇,是阻遏南方军队北伐的战略要塞。

南朝梁武帝手下的两大绝世名将之一——韦睿

张辽

所以屡遭败绩,军事实力与北魏军事落差那么大的南梁军队要想吃下合肥这块肥肉,很难。毕竟历史上那么多支军队都在合肥城下雄心受阻。

但是韦睿不一样,他赢了,他能做到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事,所以这是他能成为历史名将的原因之一。

韦睿进军合肥,初战告捷,先拔下合肥东的小岘城,随即挥师进军,层层包围了合肥城。

北魏得知合肥被围,立即命令杨灵胤率军五万前去解救。北魏大军兵精执锐,军强马壮。北魏援军一杀到,南梁军队的惯有的怂胆马上发作,韦睿手下纷纷请求增派援兵。

当时身为主帅的韦睿则认为,兵贵奇谋与用心并不在寡众与否,军士气势需要一鼓作气,乘胜进军,于是督军速战。

等到北魏杨灵胤援军逼近,韦睿指挥军队猛冲猛打,素来轻视南朝军队的北魏军被一下子打懵了。

而韦睿作为一名文弱儒者,身临战场却勇猛无比,不避矢石,高声呼喊,督军作战。手下将士看到主帅都如此勇敢,于是军心振奋,勇猛于平时数倍。

北魏军大败。

其实根据正史上的记载,有时成为一名名将并不需要多少精深的奇谋妙计,懂得掌握军心士气,就能够一招鲜,吃透好多战争法则,奠定胜局。

而韦睿恰恰就是懂得此道的人。作为三军主帅,如果先怕了,那看着主帅的战旗指向的军士便没有冲杀的勇气了。

所以为将者首先要成为一名内心层面的勇将,审时度势,慈不掌兵,便是此理。

援兵既破,韦睿又砌起堰堤,把合肥的河水积起来以水灌城。并且用高大的战舰驶入漫起来的河水围攻合肥,在战舰上用强弩齐齐攒射,北魏军崩溃,南梁大军杀进合肥,斩首万余。

韦睿一战成名,从此让北魏记住了南方有一位名叫韦睿的将军。

次年,南北冲突频繁的年月间,不甘示弱的北魏再次兴兵攻梁。由北魏的宗室名将中山王元英统军数十万兵围钟离。这时南梁各路将领害怕北魏军势盛大,莫不畏缩不前。

这时梁武帝想到了韦睿,能破北魏大军者,非韦怀文莫属。

韦睿领命与大将曹景宗一起北上救钟离,屯军于邵阳。在敌军营前,一夜之间筑成一道营垒。吓得北魏军大呼有神相助。

魏军拼命进攻这座新筑的营垒,韦睿手下将领在营垒外与激战,一天之内,击退魏军的数十次进攻。

当时江淮之间河水暴涨,韦睿用小船载上干草和膏油冲撞魏军过河用的浮桥,把桥烧毁。

毁掉魏军退路后韦睿随即督军发起大总攻,被围在城里的昌义之开门出城夹击,魏军溃败,被赶进河道被溺死的,被杀的十数万,另外有数万魏军被俘获。

韦睿因此声名大震,以军功封侯。

南朝梁武帝手下的两大绝世名将之一——韦睿

南朝庭院

后来南梁再一次北伐,因过于轻率而失败,此后除了新一代将星陈庆之崛起再一次主持了北伐外,南梁对北再无太大的军事行动。

而韦睿也再无被委以大任建立更大的军事功绩,而是入朝为官,就像东吴没有任用一代名将陆逊全面主持北伐曹魏一样,韦睿如此杰出的将领也没有被梁武帝任以主帅委以一统天下的重任北伐,令人好生纳闷。

此后韦睿在朝为官,因生性宽简而得以保全身名,年近八十而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