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人,与我们中学教材上学过的一篇古文有关,名叫《柳敬亭说书》。他说书究竟能入神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想要听他说书,要提前十天付定金预约,敢问那时说书的人如此之多,为何就他那么特殊?他说书时的语气,眼神,语音语调都把握的很好,算得上是一个知名的艺术家了。每天都能够靠说书挣得一些银两,不过他的经历也是让人难以置信。

他原本不姓柳,因为在15岁那年打斗而犯下了死罪,出身渔家的他只能逃跑,后来在一颗大柳树下休息的时候,直接改了自己的姓名。后来,他虽然没什么文化水平,但是只要他听来的故事,都能讲的绘声绘色。虽然每次听众都很多,但是他走遍了江南,也挣不了多少钱,在冬天的时候条件极为艰苦,他也觉得似乎这样的说书中还缺少点什么。

然后,他遇上了一位改变他一生的人,那个人告诉他,想要说书说的好,不仅要讲的有意思,绘声绘色。更要懂得每个人物的特色,要通过自己创作出有意义的东西,果真一点就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并没有到处说书赚钱,而是开始学习。再一次那人遇到他的时候,他的说书技艺已经很不得了了,给了一句评价:还没开始说书,情感就被带进去了。

当时的古代,正是盛行说书唱词的时候,有了高人的指点和出色的技艺,一下子在江南地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听众爆满,还有了要听说书提前十天预约的规定,很多达官贵人都喜欢他的说书。出神到什么地步呢?就是在场的观众都没有打哈欠,没有走神的。

后来的明朝变成了南宋,他也再不是什么逃犯了,在大将军身边很吃香。原因就是左良玉大将军一见公文就很头疼,让人念,也是没听多久就要发脾气。可后来,柳敬亭去尝试了一次,竟然能把公文念得让人颇有兴致,让左良玉将军甚是欢喜,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官员们一见他,更是声声将军的呼唤,足以可见他的地位。

说书是他的一门独有技艺,从逃犯变成了将军,后来又因为国家内部战乱波澜起伏。什么惊心动魄的国家故事和爱国情怀都能够被他呼唤起来,成为了一个说书的鳌头。反观他的一生,真叫人刮目相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