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联合一帮郡守、刺史一起举荐朱俊为太师,起兵讨伐李傕等人。可是朱俊不但没有接受陶谦的等人的拥立,反而接受了李傕等把控的东汉朝廷的征召,前往长安当九卿之一,没有多少实权的少府。

图1、陶谦与部下(《三让徐州》)

这件事对陶谦等人一定是有刺激的。没了朱俊这么高威望的人当头,讨伐李傕等的队伍肯定是拉不起来了,牵头的陶谦该怎么办?肯定不能坐着等死。这时候他下面的东海人王朗(当时职位为徐州治中)和琅邪人赵昱(当时职位为徐州别驾),都是陶谦上任后征召的徐州名士,给陶谦谏言说:“要得到诸侯们的拥戴莫不过尊奉君主,如今天子被劫掠到长安,我们应该派人去向天子朝贡。”

可能是正被朱俊的事搞的憋闷的陶谦,一听也行啊?你朱俊能跑到长安当官,我陶谦一样可以去长安朝奉啊。于是陶谦就派赵昱携带奉章和贡品前往长安。此时的李傕等人等的就是归顺的诸侯,谁听话就给谁加封。就像之前加封曹操为兖州牧、刘表为荆州牧一样,一样加封陶谦为徐州牧,同时任命陶谦为安东将军,封陶谦为溧阳侯。朝廷还任命给陶谦出建议的赵昱为广陵太守,王朗为会稽太守。

图2、赵昱

因为朱俊的选择,加上手下人的建议,对于李傕等为首的东汉朝廷的态度,陶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东汉皇室的影响力,从陶谦前后的变化,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天下人心中依然是有刘家皇室的,虽然诸侯们割据纷争成这样,可是谁都得口中承认东汉皇室的权威。不管心里怎么想,都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能自己当天子。东汉天下已经乱了是大势,可是天子的威仪依然还在也是大势,诸侯们只有认清楚了这两个大势,才有可能在诸侯混战中胜出。

图3、陶谦

陶谦得到了朝廷的加赏,又没有掺和到袁绍、袁术兄弟的纷争之后,治下的徐州自然比已经被战乱搅和的其他州,要安定富足的多。后汉书上说,“徐方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安定的徐州成了其他各州流民躲避战乱的避难所。

可人都有缺陷有局限,陶谦也不例外。“性刚直,有大节”的陶谦,可以在乱局中独善其身,可用人却不是他擅长的。之前陶谦的重用的赵昱,因为刚直而被他疏远;反而开始,好谗慝的小人。包括曹宏等,得到了陶谦的重任。

一个老大、一方诸侯,需要有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个是方向感,一个是用人。陶谦的方向感不算太差,可是差就差在用人上。史书上记载的陶谦疏离君子而重用小人的行为,虽然是浓浓的士人阶层的价值观,不过恰恰反应的是陶谦用人上的短板。

图4、陶谦与属下(《三让徐州》)

当老大的掌控不好手下,让正直的人远离自己,而让谄媚的人糊弄自己,这个老大迟早会出事。陶谦治下的徐州,因为陶谦的用人不善,没多久司法、行政就一片混乱,原本稳定安居的形势也乱了起来。其中一个乱子就是下邳人阙宣聚众造反,自称天子。刚开始陶谦不但不镇压阙宣,反而和他联合,之后才杀掉阙宣兼并阙宣的部众。

图5、阙宣

对于陶谦,以点评名士出名的许劭,也曾给出过精辟的评价。这个以好品评人物著称的许劭,曾评价曹操是“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因为战乱,许劭这时候避乱在陶谦徐州之下的广陵郡。听说这个名人避乱到自己地盘上,陶谦“礼之甚厚”。可是许劭却早已看透了陶谦,对跟从自己的门徒们说:“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恭祖是陶谦的字,就如曹操曹孟德一样。果不其然,陶谦的大难马上就来了。

陶谦遇到这个的难,和曹操的父亲曹嵩遇难有关。关于曹嵩的遇难,在三国志、后汉书、吴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书中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世说新语更为详细,而后汉书、三国志等较为简略。我们先看一下世说新语的说法,再回头简略对比一下其他史书中和世说新语的差异。

图6、曹嵩收到儿子曹操的信件(《三让徐州》)

世说新语说曹嵩为躲避战乱,逃难在泰山郡的华县(今山东费县)。曹操在兖州立稳脚跟之后,就写信给泰山郡守应劭让他派兵将自己的父亲一家送到兖州来。可是应劭的兵还没来,陶谦就秘密派了数千人前往拘捕曹嵩。曹嵩一家正准备迎接应劭他们,因此完全没有防备。等到陶谦的兵到了之后,先将曹操的弟弟曹德在大门口杀死。曹嵩听到动静后自然很是害怕,慌忙逃跑,和他的小妾等想一起翻后墙逃走。可是他的妾实在太胖了,翻不过后墙,不得已曹嵩和他的小妾只能一起躲在茅厕中,之后被抓。最后曹嵩一家,都被陶谦的兵丁杀害。应劭听说曹嵩一家被陶谦杀害之后,害怕曹操罪责,弃官投奔袁绍而去。

图7、在茅厕被杀的曹嵩(《三让徐州》)

吴书的说法和世说新语略有差异,没有提到应劭,而说了陶谦派去的将领名字——都尉张闿。同时,吴书道出了陶谦杀害曹嵩一家的原因,为了劫持曹嵩的家财“辎重百馀两”。曹嵩一家的家当,需要上百辆的车来,足可见曹嵩的富有。

世说新语当时的人都当小说、故事看的,可信度不高,但故事完整性足够。而吴书,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吴国,可信度也存疑。我们再对比看一下《资治通鉴》结合后汉书、三国志等书籍给出的说法。

图8、辎重百馀两的曹嵩一家

资治通鉴说,曹嵩当时为躲避战乱避难在琅琊(今山东胶南),当时琅琊在徐州境内。曹操听说之后,让泰山郡守应邵去迎接。曹嵩一行装载财富的车就有百余辆,徐州牧陶谦的别将当时驻守在阴平(今江苏沭阳),看了非常眼红。于是陶谦的这个别将就带领士兵追杀曹嵩等人,在华县(今山东费县)、费县(今山东费县)交界处劫持曹嵩一家的财物,并杀死曹嵩一家,曹操最小的弟弟曹德也被杀。

对比几种说法,有几个信息几种说法都相同,可以确认是真的,一是曹嵩被杀的地点在泰山郡华县,另一点就是杀害曹嵩一家的是陶谦的手下。还有一点,世说新语没提,就是这些人杀害曹嵩的原因,而其他几处都说到了,那就是贪图曹嵩带在身边的巨额财物。可见财物带给你的不一定全都是安全保证,很多时候还会迎来杀身之祸。

图9、士兵密谋曹嵩一家财物(《三让徐州》)

不过几种说法中,分歧最大的就是陶谦是不是杀害曹嵩一家的主谋。依照记载,陶谦不在现场,那他当时大概率就在徐州的治所郯(今山东郯城),前方将领因为贪财而做的事,他这个徐州牧知道的概率不会太高。再加上之前我们提到的,陶谦治下的徐州因为陶谦的用人不善,已经很混乱了。混乱中,因为底层将兵贪图财富杀掉曹嵩一家,这事陶谦主谋的概率极低。何况对方是兖州牧曹操的父亲,杀曹嵩一家,招惹这么大一个对手,陶谦肯定是不会干的。

可是即使是陶谦手下干的与陶谦无关,曹操不会这么认为,这笔账也一定会记在陶谦头上。接下来,面对杀父灭门之仇,曹操会怎样反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