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尊崇自己的内心和中国观众的审美,而不是去“迎合”和冲击奖项。在创作集审美性,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的作品同时,能够兼顾大众的审美和娱乐,为观众带来教化意义和文娱价值才是电影创作的初衷。

近日,中国送选奥斯卡最佳电影的三部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扫毒2》《谁先爱上他的》,均遗憾出局,然而,这个结果却在大多数的意料之中。

在我国电影产业和全球电影工业日益融合交汇的今天,我国的影视文化输出最大的障碍到底在哪里?国产电影冲击奥斯卡,寻求一席之位缘何如此艰难?

01,对奖项的理性认识

奥斯卡奖项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含金量最高的奖项。

作为美国本土电影的产物,参加竞选的电影均为在美国放映发行的电影,其奖项有几十个,而可供非英语电影参与竞争的也只有1956年设立的“最佳外语片奖”(现在叫奥斯卡最佳国际电影)。

我国的三部电影主要竞争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奖项。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名额有限,参与竞争的电影涉及面较广,类型较多,参赛数量庞大,想要争取一席之地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从竞选的流程来看,各国都是按照自己的审美和文化标准评选出能够“出圈”的最具有实力的电影,供美国奥斯卡评委来评选。

而这些奥斯卡评委都是通过一人一票的方式选出自己认为适合提名和复试的名单。

《哪吒之魔童降世》《扫毒2》《谁先爱上他的》这三部电影分别代表了我国大陆,香港,台湾高票房和口碑的经典作品,在我国广受好评,也成为了今年最具有话题度的几部电影。

但是对于和我国文化差异较大的奥斯卡评委来说,能够真正懂得并且领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却在少数,是否能够迎合国外评委的审美和品味,也是一场“冒险”的过程。

所以,大家需要清楚的一点是,得了奖并不代表自己就是优秀,而没有得奖也不用自暴自弃。

02,心态的定位

对于奥斯卡奖励有了一个准确而理性的定位,对于自身作品也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首先需要的尊崇自己的内心和中国观众的审美,而不是去“迎合”和冲击奖项。

比如“我就是冲着得奖去创作的”“不得奖就是我哪点没有做好”!

如果奔着这样的目的,那么在国内是得不到认同的。

借鉴和吸纳获奖作品的优点和长处,学习别国的经验,可以提升国产电影的质量和水平这无可厚非,但是电影首先面对的还是中国观众。

在创作集审美性,艺术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的作品同时,能够兼顾大众的审美和娱乐,为观众带来教化意义和文娱价值才是电影创作的初衷。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部国产经典电影,为国漫的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内也狂收了49亿的票房成绩,豆瓣上也取得了8.1分的好成绩。

在票房口碑双丰收的背后,也离不开团队多年的努力和辛苦。

饺子导演5年磨一剑,“死磕”镜头,在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感动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多可供发掘的热搜话题和周边产品的兴起,提升了观众内心对于国漫的殷殷期望,这就是好的电影所能够带来的正面教化意义。

03,讲好中国故事是关键

电影作品的核心是好的内容,也就是说,艺术性,审美性都是建立在电影的内容和故事性之上的。

有的电影为了迎合观众的审美,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技术,时间,聘请国内知名艺人,力求在场面,特效上打造极具视觉性的大片。

华丽,大气的视觉之下,虽然可以暂时留住吸引观众,但是却达不到口碑发酵的目的,当然也不会有观众买单。

既然国内观众都达不到一致的认同,那么怎敢奢求国外评委的青睐呢?

缺少好的故事作为核心和基础,忽略文化内涵和寓意,再好的特效也是空有其表。

国产电影的“根”还是要扎根于本土民族性。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但是不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根基。

在走向全球的时候,需要注重对于本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传播和弘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电影。

纵观我国的很多电影,在创造的时候,喜欢将中国文化和西方的现代审美相契合,让两种元素相互糅合,“中西合璧”,然而,最终出现的结果却是略显刻意,甚至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哪吒》《扫毒2》《谁先爱上他的》的成功,说明了我国并不缺乏好的创意和有深度的故事题材,只要有可供发掘优质题材和内容的眼光,才能够做出更多有心,有血,有灵魂的作品。

04,市场环境

对于国产片来说,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较为完善和成熟的市场环境,包括从“制作——发行——传播——反馈”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在对待电影市场的审查方面,还是较为严格的,这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性。

同时,更多的电影投资者,在对电影进行评判的时候,会以“票房”作为电影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各种电影的宣传中违背自己的初衷,可以用噱头和炒作去迎合观众,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也成为了国产电影的一个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的电影产业还处在一个摸索,发展,追赶的重要时期。

虽然近年来,更多优质电影的出现,让我国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观众对于电影的审美日益提升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表达全人类共同推崇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精工慢火,不骄不躁,才能“烹饪”出让世界观众喜欢的中国“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