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萧友梅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是我国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作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两所专业音乐机构——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为国立音专)的创始人与主持者, 他的教育思想、音乐理念和人品风格深深地影响着一代音乐学子, 并通过他们又极大地影响到中国现代以至当代音乐发展。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萧友梅(前右一)与女师大师生合影

在德国莱比锡音乐院获得博士学位之后, 1920年3月,萧友梅来到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开风气之先的北平。初在教育部任职, 那时他即有建立音乐学校之抱负。但因“ 五四”以后, 国家多事, 又值皖直战乱, 经费无着, 未成。但他受到了北京大学校长、提倡“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的赏识,很快被蔡元培聘进北大哲学系担任讲师。在北大,萧友梅的和声学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每当他开讲,“听者几近千人,极北大校园一时之盛”,粉丝无数,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大师统统比下去了,一时风光无两。萧友梅在我国的音乐领域开创了多个第一,他在北大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管弦乐队,办音乐会40余次,演奏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为北京群众介绍了不少西方音乐。这也是第一个由中国乐师演奏,由中国人指挥的乐队。当穿着马褂和穿着西装的乐队成员登台亮相,顿时让观众亮瞎了眼。

1920年9月,经教育部允许,萧友梅与杨仲子、赵元任等一道创办了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这是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 就创始于1920 年的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

其实早在1912年12月,教育部就颁布《师范学校规程》,共8章,规定“乐歌”为男女师范学校本科、预科必修科目之一,对乐歌要旨、内容等均有明确规定。但“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们担任的,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1919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规定预科、本科、专科以及专修科各科开设的科目中均将“乐歌”列为必修课。

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修科前身是1908年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9年改称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当时该科的课程仅参照日本高等学校方式安排,学制三年,以音乐为主科的学生,必须以体育为副科。萧友梅强调音乐课的内容要包括和声学初步、名曲解说、交响乐、歌剧及音乐史。他说:“不认得五线谱犹如不认得字一样;唱不准一个音阶,犹如哑子一样。一个文盲兼哑子在世界上能够用文字或声音发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吗?能够和别人交换意见联络感情吗?”

1921年1月, 萧友梅先生就任该科主任以后,便与杨仲子( 原名杨锡)、赵元任先生等及美国人费地, 商议如何分组办法等。后经萧先生建议, 改音乐、体育专修科为独立的音乐科、体育科: 两门专业各自有自己的专门课程, 又有共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从此这两科课程才初具规模。又将音乐科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 体育科仍为三年,萧友梅亲自担任科主任。这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兴办的、较为正规的高等师范专业音乐系科。专业课程由萧友梅、杨仲子、刘天华、嘉祉等名流担任,具有较高的教学声誉。1922年国内实行新学制,以前可上可不上的“乐歌”课改名为学生必修的“音乐”课。1923年7月,学校改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科。

1924 年夏, 音乐专科四年毕业后, 又招收一个班, 并改为五年毕业。那时女高师已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为我国第一所国立的女子大学。当时女师大分文、理科, 文科有国文系、英语系、历史系、音乐系、体育系等。1925年10月,国立女子大学成立,音乐系归入该校。无论是音乐科还是音乐系,始终由萧友梅为系主任。萧友梅还致力于编写音乐教材:有1924年的《风琴教科书》、1925年《钢琴教科书》、1927年的《小提琴教科书》等,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乐概说》和《中国历代音乐概略》等学术论著,还创作了《别校辞》和《春江花月夜》等近百首歌曲和两部大型合唱曲。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编著的《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等,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教材歌曲和个人作品专辑,以及大提琴曲《秋思》和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依据白居易的《新霓裳羽衣歌》创作的音乐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管弦乐曲。这些不同体裁的创作,在中国都属开创性的尝试。他的歌曲作品,多数为描写自然景物和表现学生生活,其中有一些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祖国山河残破的悲愤感情,如《问》《新雪》《国土》《南飞之雁语》等。其中1922年创作的《问》是萧友梅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品,曾在当时青年学生中广为传唱,“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表现对当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深深忧虑。还有一些则同当时的反帝爱国斗争有直接联系,如《国耻》和《国民革命歌》(1928)以及《从军歌》(1931)等。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带有《问》曲谱和《新歌初集》封面的萧友梅邮票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民国十二年萧友梅《新霓裳羽衣舞》封面

1927年,学校被北洋军阀当局勒令停办,后改为北平女子文理学院,仍设音乐系,由杨仲子主持工作。1928年秋,国立北平大学组成,女子大学改为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学制六年,即先修班两年,本科四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西迁,音乐系撤销。先后主持该系工作的为萧友梅、杨仲子,任教者有赵元任、刘天华、俄国教师嘉祉、霍瓦特太太、赵丽莲等,齐如山曾在该系讲授戏曲知识,溥侗(红豆馆主)曾教授昆曲,二专业课程中音乐基础理论、作曲、钢琴为必修课,提琴、琵琶、月琴、箫、笛、声乐、丝竹(合奏)、合唱等为选修课。每学年举行二至三次学生成绩演奏会。

在萧友梅等有识之士的奔走与推进下,北平的一些大专学校先后设立了音乐系(科),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初具规模并引起世人注意。1927年的7月,南京国民政府即将成立,一直全力支持萧友梅办学的蔡元培先生即将担任相当于教育部的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在此情况之下,萧友梅便“决意南来,向蔡先生提出一个要求,请他于大学院成立时,在上海创设一间音乐院”。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明。1901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师范附属中学学习,后转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东京音乐学校。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萧友梅被任命为总统秘书。1912年作为公派生赴德国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教育学,1916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上海国立音乐院,后改建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主持校政。他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理论家、作曲家。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百年巨匠》音乐篇开机仪式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傅庚辰受聘为《百年巨匠》音乐篇顾问

图片来源 / 网络

监制 / 渊默、大白

编辑 / Eileen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己亥迎春 | 张大千、齐白石……画过的《岁朝清供图》

己亥话猪 | 徐悲鸿画墨猪,浓淡刻画,趣味十足

蒋兆和:愿将对万物真实的情感诉之于画作

走近巨匠 | 傅瑞麟改名“抱石”,意喻一辈子追随石涛

走近巨匠 | “中国只有这么一个徐悲鸿,还嫌多吗? ”

走近巨匠 | 潘天寿曾经如此评价石鲁

视频 | 林郑月娥在《百年巨匠——饶宗颐》开机仪式上的致辞

李小琳:钦佩于饶宗颐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和深情

走近巨匠 | 茅盾谦称“字殊拙劣”,书法成就受尊崇

走近巨匠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于右任书法精品50件

开国大典,哪些巨匠登上天安门城楼?

《百年巨匠》配音孙悦斌朗诵|余光中:中秋

走近巨匠 | 黄胄:笔走龙蛇点画出心

走近巨匠 | 沈尹默:书法曾“俗在其骨”,何以成为一代大家?

巨匠轶事 | 老舍:对白石翁为人与绘画,我最佩服

巨匠轶事丨1966年8月24日,老舍最后一次出门,再没回来

走近巨匠 | 吟《宽心谣》,赏赵朴初书法,越看越宽心

名家话巨匠 | 王鲁湘:黄宾虹就是“中国的塞尚”

关于我们

走近巨匠丨萧友梅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专科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百年艺尊(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银谷艺术馆等联合摄制的《百年巨匠》,是我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人文、科技领域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第一季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共110集。《百年巨匠》第二季由建筑篇拉开帷幕。

《百年巨匠》已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光阴、博览栏目)、重庆卫视、浙江卫视、黑龙江卫视、山东卫视、河南卫视、甘肃卫视、新疆卫视、青海卫视、宁夏卫视、西藏卫视、广东卫视、广西卫视、北京纪实高清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国内80余家省级卫视、地方电视台,以及马来西亚电视台等海外电视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百年巨匠》已获8项纪录片奖项。

《百年巨匠》连续两年立项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纪录片重点项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并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教材。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美术篇纪录片、书籍作为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2017年,《百年巨匠》影像制品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向全国老年人推荐的优秀出版物。2018年,《百年巨匠》系列丛书(10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