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其实经历了一番波折,当初上映的时候,香港的观众并不买账。要知道《大话西游》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的,成本投入巨大,制作方面根本也不敢懈怠,于是他们找到了赵季平老师。

2019年逐渐接近尾声,原定于2020年上映《太极》讨论度越来越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一有周星驰的电影上映之前,都会有这样的呼声:我们都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

一切都源于24年前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

所谓那些年我们欠的电影票,都是因为这部电影。

为什么这么说呢?

简单来说,《大话西游》上映之时票房惨淡,等到大陆重映的时候,票房和星爷没有关系了。

所以每次一有星爷的电影,总会有“欠一张电影票”的呼声。

《大话西游》被奉为经典,其实经历了一番波折,当初上映的时候,香港的观众并不买账。

当时香港人看电影,可是用真金白银买的电影票进场观看,观影方式的确是比内地要先进许多。

那么,花钱看了一部低于预期的电影,自然对其的评价就不言而喻了。

前期4500万元的成本投入,最后只上映了7天就匆匆下架,仅收回了不到一百万的票房,甚至连周星驰开的星彩公司都因此倒闭,惨不忍睹。

还有,对于经典的翻拍和取材,在香港电影界已习以为常,对于西游这种的经典题材如此翻天覆地的颠覆性作品,给当时的观众不小的冲击。

简单来说就是,题材本身砍掉了一大部分观影者,内容上对经典的解读没有深入观者的内心,导致口碑下滑。

更别提,这个系列连着上映两部了。

不仅仅是香港观众不买账,就连业内人士也不看好。

《大话西游》里几乎所有的音乐,包括民族器乐的配乐,都出自著名电影配乐大师赵季平之手。

但在电影的片尾字幕上,却没有出现赵季平的名字。

不是片方漏标了,而是赵季平本人主动提出不署名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知道《大话西游》是香港与内地合拍的,成本投入巨大,制作方面根本也不敢懈怠,于是他们找到了赵季平老师。

接手作曲这活之后,赵季平却不看好《大话西游》。

原因是赵季平一看剧本就有些崩溃了,剧本乱七八糟的,孙悟空怎么可以谈情说爱,唐僧怎么会变得如此的烦人,这不是糟蹋经典了吗?

他决定去片场一探究竟,正好是孙悟空在牛魔王体内打斗的那场戏,到处都挂着五脏六腑,这番场景让赵季平更受刺激。

明明是好的经典题材,怎么变成这幅模样?

但是答应过的事,赵季平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秉着敬业的精神还是认真对待《大话西游》的每一首配乐。不过他提出了要求:电影不要署我的名!

刘镇伟但是拍《大话西游》的时候,是有剧情蓝本的,可到真正开拍之后并没有完全按剧本来,很多台词都是演员现场发挥的。

还记得那句堪称经典的台词吗?

“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这句竟是从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借鉴而来的。

后来电影开拍后,与设想的越渐脱轨,刘镇伟就将错就错,将《大话西游》拍成了掺杂太多元素的无厘头喜剧。

即便如此,也没捕获观众的心。

诸多的自身因素,使得这部片在当时被划上了“烂片的称号。

那么《大话西游》又是如何占领内地观众,迅速大火呢?

90年代末盗版行业刚刚有苗头,《大话西游》通过盗版行业进入率先进入内地高校。

当时北京高校的老师认为这部片有一定意义上的创新,被作为范例在高校内部传播开来,没想到受到了许多学生的追捧。

电影里对感情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叛逆,不偏不倚地撞上了当时年轻人的思想热潮。

当然也有学者开始解构分析《大话西游》,周星驰因此被推上了电影大师的神坛。

后来央视正式引进《大话西游》,喜剧元素、传统文化、文学经典等要素的加持,使得《大话西游》的热度迅速从高校蔓延至大江南北。

火到什么程度?连盗版CD都卖疯了!

《大话西游》的风靡,可以说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时过境迁,它已经成为好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直到现在《大话西游》里的台词,以及至尊宝和紫霞仙子的爱恨纠葛,仍然深深扎根于我们的脑海里。

连周星驰一开始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能在内地这么受欢迎。

但后来他,或许是找到了答案:用心去制作的电影,就更能打动人心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