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81岁的韩占奎老人一回到宁夏青铜峡市大坝镇韦桥村的老宅里,立马引来了“围观”,村民们上前嘘寒问暖,“到家里坐坐”“老爷子要保重身体”。因为在村上善举无数,他的健康牵动着全村人的心。

而在老宅的客厅里,摆满了韩老多年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获得的荣誉证书、锦旗、牌匾。

近30年来,韩占奎秉持“善念赛金银、乡情胜财富”之心,拿出1000余万元资金,架桥修路、捐资助学、扶贫帮困,善事做了一箩筐。“共产党让咱过上好日子,要做善事,做好事,多回报社会和家乡。”他说。

举止儒雅,不怒自威,谁会相信眼前这位深明大义的老人,竟然没上过一天学。“我是穷苦的放羊娃出身,小时候要挑东西卖苦力挣钱补贴家用。”韩占奎告诉记者。

改革开放以后,韩占奎风风火火地外出经商,修路、做基建、开煤矿……经过多年打拼,他成了先富起来的人。后来,他的4个儿子继承父业,各有一片天地。

上世纪90年代,韩占奎的事业刚起步。有一次他到西吉县招工,见到山区学校条件艰苦,冬天教室里冰冷,娃娃们的手长了冻疮。他动了善念,拿出不多的积蓄,拉了5卡车煤和一皮卡车铅笔、作业本送到山区学校,这一送就是5年,送出去50万元。

1993年,青铜峡大坝中学教学楼老化,一下雨教室就积水。韩占奎自己拿出50万元,找政府支持30万元,四处筹集200多万元,为学校建了新校舍。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韩占奎筹集了100多万元物资运往了灾区……

1999年冬天,他为盐池苏步井乡的几个小学捐资3万元购买取暖燃煤,让学生们过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冬季。

2001年,他响应退耕还林的政策,在青铜峡市广武镇开垦荒地1万多亩,用于种草种树,为改变当地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2013年,年逾古稀的韩占奎回到韦桥村,他给村上做善事的积极性更足了。在他影响下,三个儿子也纷纷解囊,乐于行善的信念在两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韩家父子做好事,20多年没间断过。2011年,垫了40万元,把村里的路硬化了;2013年,出资60万元争取200万元资金,给6个村民小组所有巷道装上了路灯;2014年,出资80万元,在村里建了占地4亩的文化广场;2015年出资25万元,给3个困难户盖新居……”大坝镇干部李建军告诉记者,他去年又出资26万元把路灯电池全部更换。

1992年至今,韩家父子赡养5位老人,每年拿出一两万元,给村里的老人们添置衣物、体检看病,解决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困难。目前4位老人已善终,一位老人健康安在,逢人便夸韩占奎是个大善人,比亲儿子还亲。

2013年,75岁的韩占奎想入党,他找到村支部书记韦润华说:“我这么大年龄了,有没有资格入党?”“你不仅把企业做大,还做了这么多年善事,最有资格入党了。”韦润华说。就这样,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圆了他多年的梦想。“我就是想给儿子们树立一个榜样,饮水要思源,不能忘本,让儿子们继承我的衣钵,继续行善。”他说。

“韩占奎每年给我发500元慰问金,这老哥不但对我好,对全村老人一视同仁。”村民韦焕章说。从2015年开始,韩占奎每年过年回到村上,对村上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放500元慰问金,一直坚持至今,人数也由当初的90人增加至110余人。

近几年,韩占奎年事已高,就搬到青铜峡市裕民街道紫薇小区居住,过年或夏天搬回村上居住。他多次为紫薇小区老年饭桌捐款,帮助社区把老年饭桌办好。

当他得知一个刚刚成立的老年文艺团队没有经费购买道具、服装,他当即拿出3万元。小坝镇很多草根艺术团得到过他的资助,韩家摆放的一块块牌匾代表着一份份谢意。

2017年,看到怡园社区没有娱乐场所,韩占奎出资50万元,在该社区建了一个戏台,还出资20万元给社区盖了老年活动室,让老人们老有所乐。“我们这一代老人,年轻时为社会建设出了大力,辛苦养家糊口操劳一辈子,我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能让他们晚年过得快乐,我也开心。”韩占奎说。

韩占奎常年积善行德深深影响了村里人,他的善举也正在被“模仿”。前几年村里安装自来水,每户要收650元入户费,村民韦德江主动提出承担全部费用。在外做工程的何欢,也拿钱接济帮助村上的困难户。

“尊老爱幼、守望相助在村里蔚然成风,韦桥村两次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村党支部书记韦润华说,这里面有老爷子的一份功劳,他用好家风促进了好民风。现在村里有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我们请老爷子出马,准能搞定。

前不久,村民韦德川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村民们通过微信,给老人自发捐款1.7万余元。12月16日,韦润华代表村党支部送去1万元慰问金。

他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无私奉献,他为人谦厚,处事低调,生活俭朴,韩占奎先后被评为全区“公益之星”、全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首届吴忠慈善人物”和自治区道德模范。

“入了党,就会常常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继续为社会多做点事,一辈子做到底。”韩占奎说。(记者 蒲利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