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快人心的维权,棒打大宅门,顺便还牵扯出来那不合理的15000元金融服务费,这对于有待规范的汽车销售行业就是一次大整治的机会啊。三是仇富的略低层级消费者(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夜郎不可自大,和自己对话就足够深刻),拍手叫好,这些店大欺客的车企就该滚蛋,你看我买的xx车就不漏油,你还奔驰呢,什么玩意儿。

这几天,全网都在关注西安某告知女车主维权一事,详细经过不再复述,任何搜索引擎都有蛛丝马迹。为何如此高热?表面看上去原因只有三:第一,是奔驰;第二,人家是高知青年研究生;第三,她坐引擎盖了。这很符合围观真香定律。

有三类人顺便拍着自己的屁股,跟上了游行大部队的节奏:一是奔驰品牌的竞品车企,讽刺海报满天飞,不忘标榜自己,low爆营销手段留给对手下一次报复的仇恨;

二是各种“网红”们,这么好蹭热炕的机会觍着脸也得上啊,于是自作聪明地各种开黑,饭不吃屎憋着,嘴脸必须摸腮红;

三是仇富的略低层级消费者(在这里我并没有贬低的意思,夜郎不可自大,和自己对话就足够深刻),拍手叫好,这些店大欺客的车企就该滚蛋,你看我买的xx车就不漏油,你还奔驰呢,什么玩意儿!幸好没买你。

关于奔驰和高知女车主的观点,我就不参与讨论了。人急了潜能巨大,也没有哪个车子能保证不出概率性的问题。正如标题,我担心什么事发生?我担心各品牌,特别是豪华品牌4S店的终端售价涨价!

看到这里,看字儿的您可能觉得我有毛病。大快人心的维权,棒打大宅门,顺便还牵扯出来那不合理的15000元金融服务费,这对于有待规范的汽车销售行业就是一次大整治的机会啊。消除垄断,取消不合理收费,就是本次事件带来的最佳蝴蝶效应,怎么还担心车辆涨价?

重点也来了,我说的就是和这不合理的15000元金融服务费有关!它当然不合理,就是欺诈!当时看到新闻的时候我内心还挺激动,终于有人把这事推上了风口浪尖,让更多人知晓了。

所有的汽车销售顾问都在极力推荐你做车贷。除了所谓“金融服务费”,试问:

“抵押公证费”

“上牌服务费”(一般收2000-3000)

“续保押金”

“新车检测费”(PDI消费者出)

“金融手续服务费”

车贷后强制GPS和盗抢险二选二

店内捆绑装潢

... ...

这些都合理么?

能给你发票么?

有收费明文规定么?

没有

有人为我们服务了,有偿给予服务回报当然是正常的,那举个栗子:明明200多元成本的上牌费用,到了4S店就要十倍,甚至十五倍?多金贵啊,这服务可比某些技师贵多了,人家还付出真心劳动,你干了什么?这么值钱?好好的买个车,先被你们骗着做车贷,然后莫名其妙的多出大几万块,凭什么!

以上是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抱怨,不如我们也来看看汽车销售从业者们的想法:

消费者要知情,要权益;行业人要生存,要利润。听上去都没错!有人说,西安奔驰车主维权事件可能引发汽车销售行业的“地震”,带来的是职能部门更多的干预和规范。听上去当然是好事。

可是别忽略了一点:汽车销售的价格叫做“指导价”!意思就是主机厂给出一个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范围,并没有对车辆进行明码标价,最终定价权放给经销商。经销商会根据市场背景及行业竞争环境,制定区域范围内的特有价格。于是,汽车买卖过程中就有了优惠和加价。这当然是合理的!

不过,一旦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市场监管,强制规范不合理的隐性收费行为,那经销商自然有对策!我回收优惠,或者干脆不给优惠了!怎样?消费者你也没话说啊,因为最终解释权在我手里。

4S店还要继续生存、继续盈利,换一种方式照样能达到原来的目的,消费者和经销商的矛盾依然会存在。要化解这一矛盾,谁出面?还得主机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味压库存定目标的“传销模式”走不通了!所有的矛盾,实际上是4S店和主机厂的利益矛盾而已,流血的却是消费者。

有人说就该废除“指导价”,每台车明码标价。显然这不符合国情和消费习惯,还是只能让市场决定。

好了,上海车展要开始了,奔驰之夜也来了,过段时间大家就忘了,你信么?等着看吧。

飞机上少有的失眠,于是,在手机上敲下了这篇无聊的汉字。

作者:昊东

编辑:乐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