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合法形式,来掩盖和达到其真实的非法目的,对于这种隐匿行为,应当区分其外在形式与真实意图,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合同无效?不签合同的约定才是无效的,为什么签了合同也是无效的呢?那还有签合同的必要性吗?在这里,所称的合同无效主要是指合同严重欠缺有效要件,绝对不许按当事人合意的内容赋予法律效果。并不是说签了合同就无效。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人签订大大小小的各种合同,

有时候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疏忽可能会导致合同的签订是无效的,造成自己利益的损失。其实,如果合同部分无效,无效的部分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合同无效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合同条款的效力。那么,具体哪些合同情况下,合同签了也无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一、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之规定,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欺诈行为发生错误认识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础上产生的。

同时,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所谓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

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行政法规无明确规定,但合同又明显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订约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合同法解释》第4条明确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是无效合同。例如企业之间订立联营合同,而他的目的却是非法拆借资金,这样的合同就是无效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

是指当事人通过合法形式,来掩盖和达到其真实的非法目的,对于这种隐匿行为,应当区分其外在形式与真实意图,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准确认定当事人所实施的合同行为的效力。

那么,合同无效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呢?你知道吗?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