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历史特约作者:Amber)

【1966年2月17日】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1876年8月7日,陈叔通出生于浙江杭州,幼承家教,聪颖好学。1893年(17岁),考中秀才。

1901年(25岁),陈叔通参与创办《杭州白话报》,以“开民智、作民气”为宗旨,主张君主立宪。

1902年,参加乡试中举,次年更考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可能平步青云的候补官员。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1937年,陈叔通在湖州莫干山修建的别墅)

1904年(28岁),他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法政大学,学习政治和法律,接触到一些同盟会人士。1906年,陈叔通学成回国,提倡以法治国,着手编写《政治学》和《法学通论》。

1907年(31岁),清朝宣布“预备立宪”,建立资政院,陈叔通当选为资政院议员。1911年(35岁),清朝成立“皇族内阁”,令陈叔通心灰意冷,思想转为革命,并加入了陶成章组织的、以浙江人为主的光复会。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画像)

1912年(36岁),中华民国成立,陈叔通被推选为第一届国会议员,袁世凯就任大总统。而革命党人发生激烈内斗,光复会领导人陶成章被刺杀,让他深深震动。

陈叔通发起成立民国公会,主张“统一、民权,反对独裁”。他创办了杭州第一所女子学堂——杭州女学,开办了上海合众图书馆,倡导妇女教育。

1915年(39岁),袁世凯称帝前,不断拉拢陈叔通。陈叔通坚决拒绝,辞去全部官职,南下上海,在商务印书馆任董事,支持梁启超等人的反袁活动。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收藏的百梅图)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局依旧动荡纷乱,陈叔通心灰意冷,决定不再过问国事,专心策划出版事务,并参与筹建了浙江兴业银行,任董事。

他以梅花的高洁品行,作为自己立身做人的标准。蒋介石建立民国政府后,他依然表示:“弟于党治之下誓不出而任事”。他的书斋取名为“有所不为斋”。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收藏的《唐诗帖》等)

1931年(55岁),九一八事变发生,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面对国家民族危亡的严酷现实,陈叔通深感再也不能“有所不为”了。他积极参加募捐活动,支援第十九路军的抗战。

1937年(61岁),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陈叔通极为愤慨,写下《卢沟桥行》一诗:“一误再误唯尔辜,尔辜尔辜万夫指”,怒指当局“不抵抗误国”。

1941年(65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上海租界。陈叔通既是清朝翰林,又曾留学日本,社会影响力很大,日军想拉他出来担任上海维持会会长,被他断然拒绝。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书法)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70岁),上海52个民间团体联合组织成“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敦促当局“反内战,求和平”,陈叔通任筹备委员。

1947年5月,上海学生界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国民党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酿成“五二○惨案”。年过古稀的陈叔通亲自起草抗议书,迫使国民党当局释放被捕学生。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书法)

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白色恐怖,很多民主人士都受到人身威胁,离开大陆,而陈叔通则选择继续留在上海。

蒋介石的亲信陈布雷曾致函陈叔通:“我已两次把你的名字从黑名单上勾去。今后你再活动,我就无能为力了。”陈叔通反而答复说,“我劝你早日洗手,弃暗投明,否则将无好下场。”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毛泽东与陈叔通合影)

1948年5月(72岁),中共号召召开新政协、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陈叔通率先拥护。他嘱咐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把银行保护好,并联络同业,为解放军进城后接收工作做好准备”。

1949年1月,陈叔通到达河北石家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接见。他参与共商建国大业,提出新政协会议地点应在北京,赞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等等。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陈叔通在政协大会上发言)

9月,他以全国工商界首席代表的名义,在新政协的大会上发言,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49年10月1日(73岁),陈叔通出席开国大典,登上天安门城楼,是毛泽东身边的“大胡子”之一。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开国大典,中间为陈叔通)

新中国成立后,陈叔通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委员等职。

1951年(75岁),公私合营,陈叔通经营半辈子的浙江兴业银行,充公成为国有资产。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1962年,全国政协酒会上,杨明轩、周恩来、陈叔通)

1955年(79岁),滞留美国的钱学森在报纸上看到父亲好友陈叔通与毛主席的合影,便秘密给陈叔通写信,请求援助其回国。

在陈叔通的帮助下,钱学森一家得以顺利回国,为中国的科技做了一件大事。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1955年,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信)

1966年2月17日,陈叔通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临终前,他将数十年精心珍藏的书画,包括《百梅图》等,全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陈叔通小传:开国大典上的大胡子,帮钱学森回国的清朝翰林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246篇作品,营员“Amber”的第4篇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