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陆林汉 编译

“照片,往往被视为是定格了重要的那一瞬间,但其实是在没有尽头的世界里的一小块片段及回忆。”这是摄影师索尔·莱特(Saul Leiter)的摄影哲学。这位上世纪70年代曾经一度被忽视的优秀艺术家,因曾不顾家人的反对,踌躇满志地要成为一名画家,因此其摄影作品具有绘画的基调和层次,诗意浓烈。

2013年,莱特在纽约逝世,享年89岁,坚持了60年以上的摄影,几乎都是拍摄纽约自己家附近的照片。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一中安逸,像是可以窥探出他人的生活百态,也有一种把平凡变成不平凡的魄力,就如同他所说的:我的照片都是在自家附近拍的。我认为神奇的事都会发生在我熟悉的地方。我们不必跑到世界的另一端去。

近期,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科勒克塔尼亚摄影基金会中举办了回顾展,其犹如“都市的田园诗”般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Slightly unreal … Red Umbrella, circa》, 1955年,索尔·莱特

“我只是看着这个世界,没有为任何事情做好准备”,索尔·莱特(Saul Leiter)在其生命即将结束时这样说道。那种不紧不慢的感觉,再加上对色彩和构图的拥有着一种朦胧的眼光,可以在他拍摄的令人回味的纽约彩色照片中感受到。除了让看似平凡的世界变得美丽丰富之外,他或许对于其他事物的都提不起兴趣。

他因2006年出版的一本书——《早期的色彩(Early Colour,)》而被人们所重视,那时,他82岁。他已经安静地工作了近60年。首先是他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时所拍摄的单色照片,随后在上世界50年代,他转向了彩色摄影,用镜头来捕捉其曼哈顿公寓周围的街道的韵律与寂静之景,风格也转向了幻灯片式的深色调。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Perry Street Cat》 1949年,索尔·莱特

莱特迟来的认可也恰如他所希望的:避免于聚光灯下。在Tomas Leach经深思熟虑后拍摄的纪录片“慢慢来:索尔·莱特的13场人生课堂”中,他成为了一个不情愿被关注的对象。他问道:“是什么让他们觉得我很优秀?”在巴塞罗那科勒克塔尼亚摄影基金会举办的精彩回顾展中,呈现出130个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每一个人都证明了他的独特才能。为了寻找美,目前在新搬迁的展厅中正吸引着一批批寂静而虔诚的人群。而此展览也是对莱特的艺术生涯近乎完美的概述。在许多方面,他的摄影作品适合悬挂在这个展陈空间中,经过改造的展厅呈现出一种手工艺的氛围,用木板制成的办公室和图书馆将展厅围成了简洁的方形空间。

(编者补充:Foto Colectania(科勒克塔尼亚摄影基金会)是一家非盈利组织,于2002年在巴塞罗那成立,旨在将摄影艺术传播到社会,艺术和教育领域。)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索尔·莱特摄影作品

策展人Roger Szmulewicz明智地选择了索尔·莱特的曼哈顿标志性彩色照片,围绕周边排成一行,每一行都值得从形式,颜色和氛围上进行研究。这些摄影作品并非像后来的盖瑞·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或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等人捕捉到的过度拥挤、快节奏的纽约,莱特捕捉到并将其升华的,是另一种曼哈顿老城区的气氛,一个安静的地方,有时充满温暖的夏日阳光,有时则被落雪覆盖。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snow》,1960年,索尔·莱特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Postmen》1952年, 索尔·莱特

他常常通过玻璃窗来捕捉对象,又或是捕获到透过窗反射出的形象。他的捕捉对象往往是在徘徊的一瞬间、在交通信号灯旁等待、或是在停滞不前的车辆中做着白日梦。有时他会在夜晚或黄昏时拍摄,所展现的光线就像是褪色一般。所以人们在他的镜头下看起来像是广告牌和霓虹灯的招牌,有着深红色或绿色的幽灵般的轮廓。此外,他也会将孤独的人物从下雪或下雨的情境中隔离开来。而雨伞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图案,它们的圆形形状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令人无法抗拒,就像是印象派画作中的红色或橙色笔触。他也经常关注着街道上的标志和商店橱窗上的印刷字体。这一切所构成的肖像将人与时间,空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位正统犹太教教士的儿子在逃离了匹兹堡传统教养的束缚后,试图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成为纽约的艺术家。莱特从未失去过画家对于色彩和构图的能力,他的一些图像接近纯粹的抽象作品:阴影模糊橙色光线; 一个模糊的,只能识别出过往车辆的黑色的轮廓;人和事物因被前景中的物体的阴影部分遮挡等。这样的结果是呈现出一种通过亲密观察与增强气氛的奇异混合。纽约所创造出的事物是熟悉的,又有点不真实,就像城市的某些画作那样不真实,就像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的作品。莱特是一位拥有画家般感性的摄影师,他甚至制作了一系列裸体彩绘,在他的摄影肖像上涂上颜料,以达到充满活力的效果。

因此,回看他的早期黑白作品,纽约看起来像另一座城市,更加幽灵般的坚韧,不那么梦幻。在这里,莱特也在剪影中寻找着形式的变化,捕捉照在人脸上的几何状的光影。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通过画家的眼光来拍摄每张照片。更具启发性的则是最近发现的亲密肖像系列,许多照片收藏在一本名为《In my room》的相册中。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莱特拍摄了他认识的女人,包括他长期的伴侣Soames Bantry,及她的几个模特朋友。这些照片都拍摄于他的纽约工作室中。这些带有黑色和白色颗粒的肖像作品,以一种近乎慵懒的方式表达情色。他捕捉的是拍摄对象运动或休息的一瞬间,有时,模特甚至没有注意到他的一瞥,有时则用挑衅或接受的眼光回馈镜头。那些少数的完整的裸体图像无疑是最抽象的:阴影落在皮肤上,印花的颗粒感和强烈的对比度……同样的,许多照片是通过门或屏幕拍摄的,给人一种瞥见的亲密感。而他的构图技巧也经精细磨练。照片呈现出一种轻松的亲密感,这无疑是摄影师与拍摄对象之间的深思熟虑的合作。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索尔·莱特摄影作品

镜头下的纽约:都市的田园诗一般,又若幽灵

索尔·莱特摄影作品

在如此丰富的呈现之后,展厅中莱特的彩色时尚摄影墙则显得多余了。人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奇怪的艺术家,因此无法在这样的商业领域中放开手脚。当然,他最终成功的完成了人物的拍摄,正如他后来提到的那样,它们看起来“像摄影,而非时尚摄影”。而展览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部分,在隔壁的木板图书馆内,展出了包括家庭快照、艺术家的速写本和调色刀。

有半打的莱特名句被印刷在了展板上,“我有着一个不重要的巨大优势”;“在我生命中,有这样一个秘密,那就要避免成功”,这两句能让你对莱特的气质以及他那不紧不慢的艺术追求有所了解。当人们看到这些摄影时,展厅中几乎是虔诚的寂静,充分证明了他那种致力于追求奇异视觉,以及避免名誉的干扰的生活。对于他来说,简单的看待世界就足够了。

(展览“索尔·莱特:寻找美丽”将展至10月21日。本文作者系卫报评论员肖恩·奥哈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