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

【书院悦读 · 知天下】今日词牌学习。《海棠春》:此调始自秦观,因词中有"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句,故名。马庄父词名《海棠花》,史达祖词名《海棠春令》。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三仄韵。以秦观词为例。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宋】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

便一饷、胭脂尽吐。

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

报扫荡、狐嗥兔舞。

濯锦古江头,飞景还如许。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注释】

⑴疏雨:细雨。

⑵一饷:吃一顿饭的时间,片刻。柳永《鹤冲天》:青春都一饷。饷,古代指军粮,饭食。

⑶胭脂:用于化妆或者作画的红色颜料,此处指鲜艳的花朵

⑷惜:怜爱。

⑸羽书:古代的紧急军事文书插有羽毛,故称羽书。

⑹狐嗥兔舞:指蒙古人的侵犯。词人作此词的三年前,蒙古军便开始侵扰四川,作此词的一年前,蒙古军已连败宋军,到达合州(今合川)。

⑺濯锦古江:即锦江。代指遭受战火的四川,至今四川还有以“濯锦之江”命名的锦江区。

⑻飞景:宝剑名。曹丕《典论》:“二十四年二月壬午,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淬以清 漳 ,厉以礛诸,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似流星,名曰飞景。这里代表战火。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译文】

长着海棠的亭子中午时分还淋着细雨,仅仅片刻之后,鲜艳的花朵就全部开放了。老去的人爱怜着娇嫩的花蕊,对着海棠花什么都说不出口。

从军书急报传来的万里之外,传来了蒙古人大肆扫荡侵犯的消息。可怜锦江头处的川蜀之地,战火依然那样,没有停息啊。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赏析】

这首词借写海棠,抒发自己心忧国事的悲慨和壮心不已的豪情。作者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已是六十五岁了,之前曾几度官居台辅,又几度削职,经历了宦海几多沉浮,意气未免有些消沉了。但他在庆元任内仍克尽职守,并写有诗词作品三百余首,佳作亦有多篇,读此词可见其心迹之一斑。

这首词写词人在衰暮之年观赏海棠,联想“海棠国”的战局,表现了烈士暮年心忧国事的忠忱。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作者】

吴潜(1195年—1262年) 字毅夫,号履斋,原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出生于浙江德清新市镇。南宋后期名臣,诗人。秘阁修撰吴柔胜第四子,参知政事吴渊之弟。

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年)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年)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景定三年(1262年),为贾似道党羽下毒害死,年六十八。德祐元年(1275年)获得平反,次年追赠少师。

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海棠春 • 花红柳绿》#每日一诗#

花红柳绿经行处,

遮望眼、无穷烟树。

水暖闹春耕,梦醒听蛙鼓。

漫天细雨沉沉雾,

男和女、清明扫墓。

追远感恩德,尽孝休迟误。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让思想充实生活。谢谢您的阅读!衷心感谢来自网络的被采信息源!我们注重于分享,如有侵权必删。
海棠春 · 已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