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荷叶性平,味苦微涩,具有消热清暑、生津止渴功效。麦炜源 摄

悬壶莞邑

【开栏语】

秉医者仁心,赞岭南杏林。

作为中医药重地,东莞将传播中医药文化视为己任。为此,东莞市卫生计生局、东莞市中医院、东莞市中医学会及莞城文化周末工程办联合策划,切合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品牌“悬壶岭南”主题精神,推出东莞本土中医药文化品牌——“悬壶莞邑”,为莞邑杏林探赜岐黄,以仁心仁术诠释“大医精诚”,点燃希望,照亮生命。

本期开始,我们开设“悬壶莞邑”栏目,以兼具实用性、趣味性的中医药文化内容,架起带领市民了解中医药文化、运用中医药知识的桥梁。

文:麦炜源

夏日炎炎,荷花在东莞竞相绽放。桥头镇300亩莲湖中,片片荷花绽开清雅的花瓣,接天莲叶无穷碧;茶山镇牛过蓢古村落旁的池塘里,朵朵荷花点缀于荷叶之间,与岸边的青砖绿瓦交相辉映。

赏荷赋诗固然风雅,荷叶还是一味中药,用它制成风味独特的食物或羹汤,调理身体之余,同样雅人深致。《红楼梦》中,贾府上下每逢夏日来临都要饮“小荷叶莲蓬汤”,以祛暑解热,防治暑病。

中医认为,荷叶性平,味苦微涩,具有消热清暑、生津止渴功效,是消暑利湿、升阳止血的良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荷叶可以“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散瘀血,清水肿、痈肿,发痘疮……”

对于荷叶功效的认识,古人常从其外观及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医林纂要》认为:“荷叶,功略同于藕及莲心,而多入肝分,平热、去湿,以行清气,以青入肝也。然苦涩之味,实以泻心肝而清金固水,故能去瘀、保精、除妄热、平气血也”。

名医李东垣于《脾胃论》中对荷叶有所论述:“洁古先生口授枳术丸方,用荷叶烧饭为丸。夫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之气,与三焦之气,同为发生。”

通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荷叶含有荷叶碱、莲碱等成份,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东莞市中医院主治中医师、高级公共营养师苏淑仪说:“荷叶具有很好的食疗及药疗价值,为药食同源之品,药源广,药效高,服用简便,用药治疗疾病、调整机体健康必不可少。”

自古以来,以荷叶为辅料烹制而成的佳肴颇多。苏淑仪介绍,荷叶粥、山楂荷叶排骨汤、扁荷粥、荷叶冬瓜盅等都是夏日食用的良品。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特产的美食“荷叶包饭”不仅是一道带有荷叶沁香的民间传统食品,也是老莞人心中的“东莞味道”。《羊城竹枝词》所写的“泮塘荷叶尽荷塘,姊妹朝来采摘忙。不摘荷花摘荷叶,饭包荷叶出花香。”赞美荷叶饭的清香赛过了妩媚的荷花,极言荷叶饭之味美。

以荷叶包裹米饭和肉馅蒸制而成的荷叶包饭,自明代以来一直是广东地区人们喜爱的食物。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道:“东莞以香粳、杂鱼、肉诸味,包荷叶蒸之,表里香透,名曰荷包饭。”因此,据《粤食熟语小考》所述,广东的荷叶饭相传以东莞太平镇最为著名,原因是这一带盛产荷叶和粳米。

20世纪20年代,荷叶包饭被名师改进而成为茶肆的夏季名点心。位于莞城北隅维新路上的莞城酒家,于1965年开业,是上个世纪东莞人最喜爱的茶楼之一。各个镇街的市民还曾坐船、踩单车过来“叹早茶”。为了能在酒楼占一个“靓位”,有的老人甚至从凌晨三时多就到茶楼门前排队等候。

说起莞城酒家的菜式,“荷叶饭”便是其中一道招牌菜,碧绿的荷叶包裹上软润爽鲜的饭团,荷叶的香气浸透其中,清淡爽口,令人食欲大振,暑溽皆忘。

作者: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