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OYO

编辑 | 赵文

报业大亨纳尔逊辞世后,留下高达1200万美元的遗产用于博物馆运作及购藏艺术品。靠着这笔资金,又刚好碰上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全球艺术品市场涌现出大量的低价倾销的珍贵艺术品,而收购者很少,博物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低价收购了大量的艺术藏品,奠定了在艺术博物馆中的地位。

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丰富的中国艺术藏品,数量有近8000件,其中有许多艺术品即使在世界博物馆中也算得上是最顶级的收藏,其古代绘画、壁画、佛像、家具藏品中有众多珍品,甚至孤品。数量惊人加上质量精美绝伦,可与纽约大都会艺术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一较长短,号称拥有除亚洲之外最权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庙宇”展厅中,立着一幅巨大的元代彩墨佛教壁画《炽盛光经变图》,高7.13米,宽14.83米,这原本是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下寺后殿东壁的壁画,后被切割贩卖,几经周折后落户这里。

《炽盛光经变图》中出现的人物多达三十人之多,在宏大的矩形平面上,画面居中的主像为炽盛光佛,面相方圆,庄重慈祥,身着朱红色架粱,施说法印,结胁跃坐于莲花座上。两边分坐左侧为日光遍照菩萨(头饰圆环中有赤乌),右侧为月光遍照菩萨(有白色圆环状月轮)。十二宫天神分成两班,东、西侍立。

这幅《炽盛光经变图》绘于元代,即公元13-14世纪,传承了北朝以来《说法图》的基本构图,场面极其的恢宏和壮观;笔法上以工笔线描加上色彩渲染,虽然承袭了宋代佛道绘画的传统,但是在技法上更加娴熟,设色也更加大胆。

画面中人物众多,而且都神态逼真,刻划细致入微,表情庄严凝重,手势、姿态动逸自如,衣饰华美的,隐约可见衣带飘动,形象地表现了佛教净土的盛况,虽经七百多年沧桑辗转而瑰丽依旧,堪称艺术珍品。

这幅《炽盛光经变图》来自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中国少有的保存金代佛经以及元代和明代建筑、雕塑和壁画的古老佛寺。始建于东汉,经历代重修,现基本保持元代建筑风格。广胜寺分上寺、下寺和水神庙三处,上寺以雕塑见长,下寺则以华丽的壁画闻名于世。

在广胜寺下殿的石碑上记载了壁画流失的真实情况:“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 远近游者不免触目伤心。邑人频欲修葺,辄因巨资莫筹而止。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壁绘,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请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因与顾客再三商榷,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

国内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卖画保殿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不论僧人、乡绅还是地方官员,都没有意识到壁画的珍贵,将其贱卖,也的确令人痛心。同时期的在国内仅存的壁画却保护不善,广胜寺大佛殿东墙还存有16平米的壁画《观音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1971年重修时墙体损坏过重,不得已将其剥下存于库房。如此看来,这些原在广胜寺下寺的壁画们能够在大洋彼岸安家,加之欧美博物馆的展示条件和开放的态度,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这幅《炽盛光经变图》连同其他三幅壁画被切割下来后,先是运到北京,被中国古董商卢芹斋买下,后来卖给了纳尔逊博物馆。另外一幅《药师经变图》后来被收藏家塞克勒买下,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

1934年7月,时任纳尔逊博物馆的东方部主任的史克门专程赶到广胜寺考察壁画。两年前,纳尔逊博物馆从卢芹斋手中收购这幅壁画后,对于壁画的题材以及绘制的年代,博物馆一无所知,当时卢芹斋只含糊其辞地表示,壁画出自山西或者河南的某一佛寺。史克门靠自己在琉璃厂古董商中建立的人脉,终于打听到壁画有可能出自赵城的广胜寺,因此去山西实地调查。在广胜下寺中,他找到了记录着出售始末的石碑,确认壁画绘于元代,来自下寺大殿的东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街头搜购中国文物的史克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