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来啊,在这次改革之前,英国历史上的“公务员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官制度,没有诞生在最强大的英国本土,却出现在了落后的属地印度呢。

话说这些年来啊,每当报考公务员的指标一公布,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去报考。而被大家心心念念的公务员职业,也确实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过真要说起来,这个公务员制度啊,其实是起源于英国,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又是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发明的。

大概在五百年前,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授予了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让它负责为在世界各国开拓贸易,为英帝国的殖民打前站。所以,相对于一般的公司,这家公司更像是一个国家,主管着英国在印度乃至于整个东方的殖民事务,甚至有对外宣战的权力。后来的印度总督黑斯廷斯,正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出身。

当时,皇室规定,印度总督的人选,是由英国皇室指定的四人委员会来负责决定的。而当时的东印度公司,内部勾心斗角非常厉害,再加上腐败横行,以至于啊,让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都一度陷于瘫痪。于是就有人提议,用考试来决定公司内部文职官员的任命。于是后来,英国议会就派出三个人,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草拟了 一个报告,其中提出了任用文官的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是,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其次,文官的提升要跟功绩挂钩,还要统一管理,对不同工作,要有不同的学历要求。后来,英国政府又进一步对文官制度进行了规范,规定永久性的事务官,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录用,还把文官统一划分为高低两级,高级文官必须是大学毕业;所有通过考试的人,都要按成绩排序,一旦职位出现空缺,就依次录用。至此啊,英国文官制度就算是正式确立了。

现代公务员制度来自哪儿? 居然诞生于印度!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官制度,没有诞生在最强大的英国本土,却出现在了落后的属地印度呢? 其实啊,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英国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可以说是盘根错节,改革的每一步,可能都会面临强大的阻碍或者是反弹。而远离本土的东印度公司,毕竟相对比较简单,所以也就顺利成章地充当了改革的试验田。

说起来啊,在这次改革之前,英国历史上的“公务员制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君主专制时期。当时国王常常把政府官职,作为拉拢领主和贵族支持的砝码,通过授予他们官位,让他们对自己保持忠诚。第二个阶段,出现在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1688年通过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资产阶级的参政权,把原来国王的一言堂,变成了对手戏,公务员职位也就成了两大势力竞争的角斗场。英国公务员历史的第三个阶段,发生在18世纪中后期。当时啊,政党政治渐渐兴起,某一个政党在议会选举中一旦获胜,就会掌握公务员的人事任免权,因此所有的公务员职位,也就很自然地继续被权力操控着。而政党之间的争斗,也常常导致公务员的大换血。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也让所有参与竞争的政党都头痛不已,这样才有了1853年发生在东印度公司的那场改革。

而在近代公务员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正是考试。很明显,它正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也就是科举制。科举制出现在隋代。在它出现之前,选拔官员一般是依照血统、军功、社会评价等多种复杂的因素,而科举是以考试为核心,这一创举,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对官位的垄断,极大地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可以说啊,正是这种制度,保证了文明的发展。

而在当时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人眼中,科举制更是一个神奇的“范本”。当时,有个葡萄牙修道士写了一本《中华大帝国史》,其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谈科举制,这本书当时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来到了明朝和清朝,有不少欧洲人在中国的朝廷里任职,也把科举制的美名传播到了西方。所以说啊,东印度公司文官制度的出现,其实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在英国的公务员改革进行之后,、德国、日本等国家,也纷纷开始了公务员制度改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啊,这些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的程度,跟公务员制度的确立,是有着很大关系的。所以你看,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务员制度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段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