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生动的理论政策宣讲补足精神之“钙”,舆论引领主动发声导向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模范典型感人事迹广泛传颂,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产业让群众其乐融融……翻开2018年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画卷,亮点闪耀、催人奋进。

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主基调更鲜明、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在石拐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中,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主动融入中心,劲鼓新时代风帆,为地区推进“生态文旅立区、产业多元兴区、质量效率强区”发展战略,打造旅游目的地,加速融入主城区,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力舆论支持和丰润道德滋养。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举旗帜 夯实思想根基

“通过中心组学习会、理论宣讲、‘微讲堂’、媒体宣传阐释等多种形式学习,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我们要立足岗位,敢于担当,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送理论到基层好啊,朴素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宣传宣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我们对新时代充满信心。”

“在线理论学习测试,优胜者可以获得畅销书籍,很受大家欢迎,这既检验了大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效果,又营造了浓厚学习氛围。”……

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送理论下基层、在线理论学习测试……在石拐区,从喜桂图新区到老工业区,从农村牧区到旅游景区,处处涌动着“大学习”的热潮。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石拐区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依托提升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实效、推进基层学习讲堂建设、全覆盖送理论下基层、加大媒体媒介宣传、打造文化艺术精品宣传等举措,有机统一了“看、听、答、写”,奏响了筑牢精神之基、弘扬时代新风的最强音。

今年以来,举行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15次,开展集中研讨5次,印发学习资料8批次,形成200余份调研报告,推动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建成47个基层学习讲堂、43个地区单位线上学习讲堂,开设官方微信平台理论学习专栏,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进机关、企业、农村牧区、社区、校园、军营、网站活动200余场(次),让一线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开展新思想在线测试2次,评选出百位学习明星……党的旗帜在石拐大地高高飘扬,指引着石拐儿女前进的方向。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聚民心 提振斗志干劲

“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改革发展“主旋律”,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聚焦转型发展的宏伟目标,构建新闻舆论传播“新格局”,为地区转型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振了干部群众士气和精神,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新闻宣传牢把正确舆论导向。1-10月,先后制定专题宣传方案15个,组织策划主题采访近100次,开展新闻发布会1次,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民族报、人民网、新华网、内蒙古日报等中央、自治区、包头市主流媒体刊发新闻报道3000余篇(条),定期在包头日报推送石拐新闻板块,实现了上级媒体宣传“周周有声音、月月有主题”,形成了上级媒体支持、本级媒体融合互动、对内对外、网上网下的立体宣传格局。

网信工作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区属43家新媒体平台和39家网站纳入管理范围,推进“清朗”、网上“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形成网络新闻宣传发布矩阵;魅力喜桂图“两微一端一频道一平台”品牌效应有效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粉丝达2.43万,占全区常住人口80%以上;1-10月,累计发布新闻报道1254条,阅读量突破73万次,其中,网络直播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消夏文化节文艺活动,在线观看人数突破20万人次。

整合力量打造过硬队伍。加强新闻宣传员、网络文明志愿传播者等工作机制建设,开展新闻宣传员专题培训3期,深化新闻战线践行“三项学习制度”,宣传思想工作者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增强,推动站好位、不缺位、有作为发出好声音;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构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主流舆论的“定音鼓”“风向标”“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

集中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育新人 培育良好风尚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走进石拐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无处不在,浓浓的正能量扑面而来,文明新风吹进公园里、大街上、广场前、社区内,潜移默化融入百姓生产生活,成为一道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这是石拐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石拐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系统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铸魂立德育新人工程。

传播雷锋精神的赵福珍兄弟、义举感人的石占山、孝老爱亲的张二玲、情系农牧民的张忠……第一届石拐区文明家庭、第三届石拐区道德模范、石拐区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感召人心、催人奋进;

第三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进校园、经典诵读比赛、校园读书节、校园艺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活动、比赛,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

乡风文明大行动、宣传文化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六进村”、“精准扶贫 文化先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守望相助好家园——首届石拐区农牧民文艺汇演”、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开展,有效激发了农牧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再分解、再细化创建工作,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自治区文明城市和各级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在册志愿者服务;推进探索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民教育全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提升。

如今,“肯吃苦、重实干、不服输、争一流”的新时代石拐精神,已经融入到全区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干部群众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干事创业精气神。

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兴文化 营造积极环境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

“打竹板、响起来……党中央召开十九大,各族群众乐开花。十九大带来新发展,犹如春风暖神州。”

石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和传承乌兰牧骑精神,组织各领域各行业工作者、志愿者,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开展创作、宣传、演出、科普、扶贫、卫生等各类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一批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涌现,一台台服务群众的文化科技卫生活动轮番举行,传递着党的声音和关怀,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

与此同时,狠抓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薄弱环节,一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城市民族工作街道广场建成,新老城区主干道景观街景打造,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覆盖……让城市更具文化气质。

“石拐区的变化大啊,就拿文化来说,惠民活动花样多、常态化,随着发展,景区景点‘遍地开花’,我们出门就是风景,经常自豪地向亲友发出邀请。”不时会有居民点赞石拐区的文化繁荣发展。

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同时,石拐区多元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让文化产业发展提质提速,一路高歌猛进。

五当召旅游区创“5A”、花舞人间、通用航空产业园、花舞宝格特古城景区、喇嘛河生态景观、大青山影视基地、赵北长城保护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全力推进,形成了“一核两翼多点开花”的“大文化旅游”格局,作为主要取景拍摄地的《北方大地》《守候》等影视剧广为传播,文化繁荣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

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这是石拐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

文化扶贫好戏连台

◆展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

今天的石拐,一次次刷新着外界的认知。

“五当召杯”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喜桂图”风筝节暨全国风筝邀请赛、全民健步行、消夏文化艺术节;国内外顶级车手参赛、专业风筝运动员献艺、全民积极参与、群众登台唱主角……

每年夏秋之际,一项项文体赛事活动在石拐区轮番上演,霎时石拐区成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一个聚焦点,人们在享受低碳、绿色、健康、时尚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体育韵律视觉盛宴中,加深了对石拐区生态文旅立区、全面转型发展美丽嬗变的印象。

国内相关权威赛事排行榜显示,“五当召杯”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已跻身于全国品牌自行车赛事,与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国内国际著名品牌赛事为一列;“喜桂图”风筝节已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项目……文体赛事活动逐步成为地区形象的一张烫金名片。

这是石拐区讲好“生态文旅立区”故事的一个亮点。

开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名家采风活动、收集整理“石拐好故事”资源库、更新布置城市宣传标语、策划推出网友眼中的石拐回忆栏目、开展城市旅游推介活动、参加招商推介会、开发城市旅游纪念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推进社会宣传工作,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产业特色、丰富资源等优势被充分挖掘,对内凝聚“石拐力量”,对外展示“石拐形象”,营造出宜居宜游宜商宜业的美好城市形象,石拐区的对外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大提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石拐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以奋进之姿为谱写“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石拐篇章、为地区加速融入主城区凝聚思想动能与舆论力量。(包头日报 通讯员 文/图 彭志强 李耀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