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皇帝倡导死后薄葬的有五、六位皇帝:包括刘秀、曹操、明英宗朱祁镇等人,但是,最有影响的还是汉文帝刘恒。

汉文帝孝敬母亲

历史上有第一个提出薄葬的当属汉文帝刘恒。他生前留下遗嘱薄葬,死后确实薄葬。

慎夫人

宠妃长裙不能拖地

据《汉书》记载,汉文帝一生勤俭节约。汉文帝宠幸的一位慎夫人,同样有着勤俭节约之意识。这位美人通常“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能够投君王之所好,与其志同道合,这样的妃子又怎能不受恩宠!

以山为陵、用石作椁

汉文帝刘恒把自己的陵墓选在未央宫东南50里处的灞河之滨、秦岭山脚下。

有一次,一群臣子陪同文帝到霸陵,在施工现场,刘恒给大家说:以山为陵,用石作椁,墓葬就会无比坚固。

大臣张释之对文帝说:如果陵墓中有让人贪婪的东西,就是再坚固的墓室也会被盗墓贼打开;如果陵中没有让盗贼想偷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也不用担心被盗!

汉文帝剧照

文帝很赞同张释之的观点。后来,他宣布:“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史记· 孝文本纪》)。

霸陵,是秦汉以来第一座依山为陵的帝陵,而它山陵的玄宫是什么样子,到底陪葬了哪些东西,历史没有透露片言只语。

汉文帝

最后的遗诏

公元前157年6月己亥日,一代帝王文帝在未央宫逝世(本年46岁)。临死前,留有遗诏。对死后的葬礼,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1、死后,哭吊三日就除去丧服,改治丧3年为3天

2、不要禁止娶妻、嫁女、祭祀、饮酒、吃肉

3、应当参加丧事、服丧哭祭的人,都不要赤脚。服丧的麻布宽度不要超过三寸

4、送葬时,不要陈列车驾和兵器

5、不要动员民间男女到宫殿来哭祭,宫中应当哭祭的人,都在早上和晚上各哭十五声,行礼完毕就停止

6、不是早上和晚上哭祭的时间,不准擅自哭泣

7、下葬以后,按丧服制度也应当尽早脱去丧服

8、在埋葬器物上,不要金银珠宝一大堆,房屋也都用瓦器

9、霸陵周围山水要保留其原来的样子,不要有所改变

10、除皇后外,仅有的10多妃子和宫女全部放出宫去,各自回家与家人团聚,各寻出路。

文帝强调:把这道诏令通告天下,使天下人都明白地知道我的心意。

霸陵

顶妻背母

汉文帝是“二十四孝”里唯一的帝王。汉文帝刘恒驾崩时,其母薄太后还在世。他留下遗言:要把自己以“顶妻背母”的方式安葬,以示对母亲的歉疚之情。

文帝母亲陵墓

“顶妻背母”,就是将来薄太后的陵墓和窦皇后的陵墓,要埋在自己霸陵的两端,薄太后葬在刘恒的南方,仿佛刘恒背着母亲的样子,以示自己死了也要尽孝之意。只有在高处俯视霸陵,看霸陵碑的卑微,才能真真正正体会到什么叫“顶妻背母”。

对后代的影响

从上古以来,帝王根深蒂固的厚葬,刘恒用实践做了一次使玩命赞赏的突破措施。他要求薄葬,并缩短守孝时间,“国丧”期间,人民不准演戏、不准喝酒、不准结婚(不能过夫妻生活)、不准理发、甚至不准笑逐颜开,胆敢拒绝的非死即伤。

从刘恒帝的遗诏中,可以发现一心一意悲哀流泪的人民实在不多,为了支撑场面,封建统治者强迫平民“自动自发”地进宫哭丧,有的人哭得死去活来……这些刘恒都禁止了。

霸陵

汉文帝的薄葬做法,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如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魏武帝、唐太宗等。

唐太宗在公布薄葬遗嘱前,竟然还专门祭奠了老前辈汉文帝。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