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东新区:全面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

位于大理海东新区天秀路北侧的秀北山山地森林公园有森林绿韵,还有一湾蓝蓝的池水,稀奇的是,这些绿意是用中水浇灌的,清澈池水是雨水收集回用形成的!这么美好的风景,和大理海东开发管理委员会全面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可分不开。

2015年4月11日,省委主要领导专程到海东新区现场调研,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提出了“必须突出保护优先,把保护洱海、维护湖泊生态系统完整性放在首位,把环保意识、环保理念、环保措施和环保红线贯穿海东规划和开发建设全过程,实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决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将海东建成环保城市的样板和典范。在海东片区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形成系统完善的沿湖控污治污体系,确保对洱海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具体要求。

海开委会及时出台“海东环保十条”,要求始终把保护洱海作为海东开发的第一使命,把环保准入作为项目引进的第一防线,把环保措施作为开发建设的第一责任,将环保意识、环保理念和环保措施贯穿海东规划和开发建设全过程。

筑牢截污防线,构建社会健康水循环系统。在建成并投入运行总投资4.2亿元,日处理垃圾600吨以上,具有欧盟环保排放标准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构建完整固体垃圾处理系统的基础上,依托已建成的环洱海截污干渠,连接海东新区主干排污管网的9个截污干渠接入点已全部接通,全面构建起彻底阻断新区污水进入洱海的第一道防线。

同步推进规划的给水,污水,中水,雨水,直饮水,强电,弱电,天然气8类管网共812公里的“八个一百公里”工程,全面构建起截污治污的支线网络。依托完备的污水、中水分流系统,全面推进以生活污水治理为核心的社会健康水循环系统工程。

2015年,为确保城市污水与规划区外村落污水同步实现全入网、全处理、再利用,海开委不等不靠,主动对接规划区外村落污水,投入3100万元,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南污北调北片区村落污水补充救济和北水南调中水回用两个工程。同时,投资9800万元完成了海东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41公里建设,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5座再生水高位水池、1座再生水高压泵站及配套管网建设。

用项目支撑,实现生活污水全入网、全处理、全回用,确保了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不让中水进入湿地。

2015年9月24日,时任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实地调研海东新区环保城市建设情况时,指出海东新区已形成完备的健康水循环系统,可探索新型城市截污治污全封闭运行模式,对海东新区健康水循环、再生水回用等举措表示了充分肯定。随后在省环保厅的支持下,海开委又及时启动实施了海东新区社会健康水循环的规划和智能调度系统工程。

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突破传统城市“快速排除、末端集中”的排洪防涝理念,依托完备的市政雨污彻底分流系统,在海东新区规划建设了一南一北两个湿地公园、多个雨水花园和一批海绵城市试点。系统连接雨水花园、排洪渠和湿地公园,通过湿地公园、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PP模块”雨水储蓄,将降水截留住,干旱时使用,可实现城市综合径流系数由常规开发模式的0.57降至0.32,确保不让初期雨水进入洱海。

海开委成立的6年多来,为建设洱海东岸山清水秀的美丽流域和绿色空港新区,筑牢截污防线,构建社会健康水循环系统;实施海绵城市工程,构建自然健康水循环系统;引入国内外先进生态绿化技术,交出海东新区能绿答卷;全委动员、全区行动发起“灭荒百日大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朱婉琪)

来源:春城晚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