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1+7+N”的企业服务体系,

串联起成都高新区

各职能部门、街道,共同解决企业诉求,

这就是成都高新区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

目前,该平台已筛选7类、255家企业,

并上线试运行。

合力:“1+7+N”解决企业诉求

为做好“1+7+N”企业服务工作,成都高新区建设了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该平台具备协作工作、工作量化、公开透明三大特点,并开通了自助服务、大调研等子平台。

“1+7+N”是什么?

“1” 是指1个企业服务中心和协作平台;

“7” 是指成都高新区的7类企业,

“N” 是指成都高新区的多个职能部门、街道、楼宇。

怎么做?

企业诉求协同解决平台,就是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解决企业的诉求——

企业服务中心把企业的诉求梳理清晰,并和职能部门共同办理,遇到复杂的难题,还可以通过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业牵头部门不直接参与诉求的办理,由系统直接推送相关信息,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诉求。

高效:“贪吃蛇”处理流程越短越好

协作平台在核心处理流程上,采用了“贪吃蛇”的模式:

▶ 处理的流程环节上,除一头一尾固定为企业服务中心外,中间部分可以串联所有成都高新区相关职能部门。

▶ 接到企业诉求后,处理诉求的部门有3种选择,分别是确认并建议办结、选择下一部门处理、返回企业服务中心。

▶ 企业服务中心将诉求交于职能部门A,职能部门A可请职能部门B协作,以此类推。

工作量化

该协作平台设计了“积分”制度,记录每个工作人员的积分。工作人员的每一步操作,包括登录、登记诉求、参与处理等,都匹配了相应的积分、企业的评价。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分总和,就是部门的工作量。

例如:在登记诉求方面,企业可以自主提交,或是通过职能部门登记录入。每录入1个诉求,职能部门可获得10个积分。

公开:处理全过程实时可见

每家企业都匹配了1个“挂点”领导、1个分类主管部门、1个产业牵头部门、1个功能区负责部门。在该平台上,各参与部门的每一个动作公开透明,企业实时可见诉求进度和处理情况,遇到需要领导小组协商的企业诉求,前期的办理过程将直接作为佐证材料。通过双向通道,相关领导和部门均可以发表意见,挂点领导可以对每一个步骤进行批示。

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数据分析功能,可自动分析诉求企业的行业类型、哪些行业企业提的诉求大部分是什么、差评统计、已办结的诉求总量等等。

在试运行期间,成都高新区将

确定各个处室的对口负责人、联系人,

并将分批陆续发布大调研中企业反映的诉求。

信息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严沁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