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因为一段话,令其成为众矢之的。

  

  在一场演讲上,俞说:“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而不是说,写了一本书或者是写了一个核心素养,大家去读,就能改变教育的方向的。”

  

  这话不难理解,也不存在任何异议,但之后,俞敏洪的举例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说:“如果中国所有的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所有的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的滚瓜烂熟。如果说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说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的中国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是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中国现代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

  

  老实讲,刚看到这段话时,我是不太相信的,觉得是媒体们断章取义,在搞事情。

  但等到看完演讲的视频以及他亲自的道歉信后我发现,俞敏洪能够发出如此言论,绝不是一时口误,而是隐藏在他心中多年的想法。

  从中国女人堕落导致中国堕落,到道歉信中,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两句话的逻辑不是一样的吗?本质上都是女人决定国家命运论,无非就是把一个原本毫无逻辑毫无意义的话,替换成有那么一点意义,但依旧毫无逻辑的话。

  事情发生后,有人扒出俞敏洪其它涉及女性的演讲。

  因为不能发视频,我简单和大家描述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往上搜一下,绝对能刷新你的三观。

  在短短1分钟的演讲中,俞脏话频出,我C,TMD不绝于耳,对女性深恶痛绝的鄙夷之感全都写在了脸上。

  作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我知道词不达意的现象时常发生,但说话的态度造不了假,俞在视频中不断冒出的脏话和鄙夷的神情让我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存在性别上的歧视。

  本以为这样一段毫无逻辑的错话,舆论和群众会一边倒地指责俞敏洪,但新闻底下的这些评论,让我意识,歧视女性并不仅是个案,支持俞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

  所以,我们还真有必要好好分析下俞敏洪的话,到底错在哪里?否则,那些支持他的人还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呢。

  俞争议最大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女性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

  这个话前提有两个,第一:中国堕落了;第二:中国女性堕落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来说国家是否堕落。

  堕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我们最常用的指标叫做综合国力,涵盖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诸多领域。

  经济方面,中国GDP从世界末流到稳居世界第二,中国还是世界上第二人力资源强国、世界第二体育强国、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世界第七科技、教育强国。或许当下的中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直接说中国堕落未免太严重了吧。

  

  再来说中国女性是否堕落。

  在美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的调查里可以看到,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高达68%,位列世界第一,甚至远远超过了法国男性的劳动率。

  而且,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的比例可以看到,女生占比高达52%,男生仅占48%。

  在一些男人还自诩赚钱养家的时候,不少女人已经通过努力追求财务的自由,精神自由。所以,“堕落”一说从何而来?

  此外,在整个发言的过程中,俞还假设了一个条件,就是中国男人都是听中国女人话的。

  这话就更扯了,不仅得罪女生,还得罪广大男同胞啊。

  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有内在的价值追求,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自己、改变生活,并不是简单地听命于他人。如果真像俞的假设,宪法中的强奸罪恐怕也要取消了吧。

  说来说去,俞敏洪认为的女性堕落导致国家堕落,不过是“红颜祸水”的现代翻版而已。

  至于这话到底有多扯?

  

  金庸先生曾在书中早就写道:“红颜祸水这句话,我倒也曾听说书先生说过,什么妲己,什么杨贵妃,说这些美女害了国家。其实呢,天下倘若没这些糟男人、糟皇帝,美女再美,也害不了国家。大家说平西王为了陈圆圆,这才投降清朝,依我瞧哪,要是吴三桂当真忠于明朝,便有十八个陈圆圆,他奶奶的吴三桂也不会投降大清啊!”

  

  现代社会拜金主义风靡是社会风气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毫无根据的就把一切问题的根源归于女性的堕落,实在说不过去吧。

  

  俞敏洪说,一个国家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但正如胡适先生所说:一个国家对待女性的水平,才真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

  真正让女性堕落的不是俞敏洪口中所谓的女性物质化,恰恰是歧视女性的偏见思想。

  很多人说,中国女人变得越来越物质,相亲时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房吗?有车吗?

  在这些人眼中,要房要车就是物质化,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经济学上有个原则叫做“最优经济选择”,在相亲的过程中,一个是有房有车,另一个无房无车,当其它方面相差无几时,选择一个有车有房的人又有什么可批判的?

  趋利避害是人之天性,女性相较于男性,对安全感,稳定性的需求更强。

  房子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属于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自然得在交往前问清楚,如果相亲的时候不问,难道等孩子出生以后在宾馆里问吗?

  当然,我并不是鼓吹婚姻里房子至上的价值观,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妖魔化女性对房、车的正常需求。

  所以,让女性堕落的不是女性的物质化,恰恰是歧视女性的偏见思想。

  正是因为这种思想,不仅让中国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增加。更可怕的是,当歧视成为一种常态,不少女性自身便会变成性别偏见的施暴者。

  

  因为偏见,一个女性在中国需要遭受多少不公?

  从一出生,中国女性就或多或少地经历过“重男轻女”的歧视。

  老家一邻居,自己孩子刚成年就把一同龄小姑娘的肚子搞大,生产的时候,男生父亲拎着熬好的鸡汤在产房外守着。但他听到医生说孩子是女儿时,头也不回的就走了,连鸡汤都没有给姑娘留下,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小女孩未来要遭受的性别歧视可想而知。

  或许你的父母很开明,给了你足够的爱,没有让你在家里体会到性别歧视。但在上学期间,你一定听过这些话吧。“女生到高中成绩就不如男生了”、“女生不要学理科,那都是男生擅长的”、“女生学历不能太高,会没有男人要的”……

  到了职场,性别歧视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每一名职场女性,都绕不开一个话题:“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12年前,姚晨因为饰演《武林外传》里的郭芙蓉一举成名,但近几年,已经鲜有她的报道。直到前段时间她的一段演讲,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职场女性,到了中年时的无奈。

  演讲的主题就叫做《中年女演员的惑与尬》。姚说,在自己事业最巅峰的时候,她怀孕了,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选择暂别职场。但五年后准备复出的她发现,自己早就被市场遗忘,没有人还愿意找她拍戏。

  在职场女性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问题中,姚晨给出的答案是:无法兼顾。

  

  

  她说:如果你选择成为一个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你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会有人说,生儿育女是女人应尽的本分,这不算一个职业。

  

  有时,性别歧视不是恶狠狠的指责和咒骂,正是这种隐藏在社会深处,女人应该怎样的价值观,成为无数女性无法言说的隐痛。

  因为偏见,让女性开始自我麻痹

  

  偏见让女性群体更难工作,但偏见更可怕的地方还在于,当偏见的思想盛行,一些女性最终会变得自我怀疑,认为自己确实不如男性,形成恶性循环。

  社会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同化主义”,简单说,就是当一种文化过于强盛时,相对弱势的文化就会被吞噬。

  在性别歧视上,和男人对女人的歧视相比,女人对女人的歧视才是最狠的。近两年,一种叫做“女德班”的培训机构开始火起来,给大家看看他们都在教什么?

  出去吃饭就是不守妇道?2018年了,你在跟我扯什么犊子呢。

  更荒唐的是,被女德班奉为大师的丁璇公开说:“忍让是一种智慧。总挨揍、挨欺负的人,不爱闹病。支持女孩读书是糊涂的表现。

  女人挨打挨多了就不容易生病?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地永远翻不了天。我一个男生看完这些奇葩言论都忍不住说一句:“啊(wo)呸(C)”。

  有人辩驳称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确实,这完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嘛。

  在体力劳动时代,因为身体上的差异,让女性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很是吃力。但现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生能做的很多工作,女性也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女德班称“点外卖不刷碗”是不守妇道的锅,传统文化可不背。

  中国女性的地位到底处在什么水平?

  既然在说性别歧视的问题,你知道中国女性的地位在国际上排名如何吗?

  前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那时,中国妇女地位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99位。

  经过一年的努力,在最新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17》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人的地位,“成功”下降一名,到了100名。

  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中国女性地位的第一次下降,从2008年开始(排名第57),中国女性的地位便开始呈现出不断走低的趋势。

  至于明年,还会下降吗?

  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俞敏洪式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出了问题,一股脑把责任丢给女人;如果大量女性自身还没有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没有醒悟过来时。

  在中国,想要追求男女平等,完全不可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