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渭南市中心医院选派眼科主任同西龙、口腔科主治医师刘婷、普外科主治医师朱毅东、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王向锋、中医科主治医师武静5名同志参与援外医疗任务,这是建院以来单批次派出人数最多的一次。他们带着渭南市中心医院全体职工的深深祝福启程,开始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之路。

优秀的团队

苏丹地处非洲东北,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常年干旱,年均气温在30℃以上,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穿行其中。陕西医疗队先后在布鲁克、朱巴、阿威尔、库来玛、马拉卡尔、阿布欧舍、瓦屋、喀土穆易卜拉欣·马里克医院、首都恩图曼友谊医院(我国援建)、达马津等地工作。在艰苦环境里,许多人都因蚊虫叮咬感染上疟疾,导致身体健康受损。队员们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加强自我防护,同当地医务人员一起查房、病案讨论、同台手术,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手把手现场演示,创造出苏丹医学史上许多个第一。

追着太阳 一路向西

承载着使命和家人的期盼,经过了为期6个月的训练,打包了100斤的行囊,他们告别家人、告别同事,踏上了征途。

10月21日,渭南市中心医院第34批援外医疗队队员们从咸阳机场出发,从北京到喀土穆,途经新疆、巴基斯坦,就这样追着太阳,一路向西,一刻不停地连续飞了整整十二个小时,跨越了六个时区。10月22日,队员们终于踏上了非洲大陆,安全抵达苏丹首都喀土穆。在室外温度40摄氏度的苏丹国首都喀土穆,当地人主要说阿拉伯语,医疗人员用英语沟通。

10月25日下午,在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畔,苏丹国国家卫生部,恩图曼医院院长、副院长及各界代表隆重欢迎了第34批医疗队队员,并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10月28日顺利完成与33批医疗队队员的工作交接,于当天顺利在当地喀土穆医院开展工作,5位医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眼科副主任医师同西龙——我是一名克服语言障碍、设备陈旧、器械短缺,想办法解决患者们眼疾的普通大夫。我只想让一个个看不见的患者获得光明。来到苏丹20天了,开展了4例白内障手术,当看到患者们康复,家属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这种跨越语言障碍的认可和赞扬让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荣耀。

普通外科主治医师朱毅东——苏丹的环境和当地人的生活状况都不像国内那么好,但热情的笑容、友好的眼神让我感觉到安心,很快,我便安抚好自己躁动的心。要尽快适应环境,要加强学习克服语言障碍,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就要采取适合当地条件的医疗措施,要做的事确实很多。目前,已经做了十多台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向苏丹医生传授全新的技术和理念,反复强调无菌观念,患者术后都疗效明显,本地医务人员都表示佩服。虽然,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但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为非洲人民的健康贡献微薄之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王向锋——即使跨越了国界,但眼神的交流还是让我读懂了患者的心情,感受到他们对健康的迫切渴望,促使我克服重重障碍,当我看到一个个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治愈,看到他们脸上质朴、满足的笑容,竖起大拇指表达称赞,内心感到特别满足,也因我能代表国家来传递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友谊感到自豪。

口腔科主治医师刘婷——我们到达驻地后,稍作休整,便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在这里开展工作,受到环境、器械、语言种种因素的限制并不像在国内那么顺利,我用英语、阿语及肢体语言耐心的和患者交流,用自己从国内带来的药品、设备,尽量保全患者的牙齿,走出国门,代表的是国家,更要做一名称职的口腔科医生。

中医科主治医师武静——每天早上针灸科诊室外面都整齐地坐满了排队的患者,眼神中的尊重与信任让我感动,有的患者在施针结束后会对我说,艾了罕布德里拉(感赞真主),并亲吻我的手臂,让我感受到非洲人民的友好。本地医疗条件极差、病人多,看到一个个被病痛折磨的患者,有时我不禁潸然泪下,我愿意尽全力减轻他们的病痛。

工作之余

为了丰富业余生活,也为了大家能够吃上新鲜可口的蔬菜,节省开支,锻炼身体,发展菜篮子工程,在“种植专家”朱毅东的带领下,大家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除草、浇地、翻地、种菜,渭医人在苏丹的小菜园将为医疗队提供绿色无污染环保蔬菜,改善大家的生活。

(来源:渭南市中心医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