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章回体长篇小说。

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它不仅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还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奇幻世界里反映世俗情怀、社会矛盾。

名著之魅力在于经得起多角度解读。一样的《西游记》,在不同的人眼里,有的看到心学,有的看到佛,有的看到道……

那么,柯汝所认同的,又是怎样的《西游记》呢?

一、解读西游记

《西游记》描述的是:

唐三藏到西方取经,先后收伏孙悟空、小白龙、猪八戒、沙僧为其徒弟、坐骑,唐僧师徒途径遥远之险山恶水,一路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历程。

每一回之情节似乎都是:

唐僧被妖魔所擒——孙悟空与妖魔搏斗——斗不过妖魔——请救兵——解决妖魔——继续上路——下一集,又有新妖怪把唐僧抓走了… …似乎周而复始,直至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看似简单,但却充满幻趣,阅读感受也轻松,充满愉悦而无紧张感和沉重感。

但如果仅仅如此,《西游记》则难以登大雅之堂,更难以登上四大名著的宝座。然而却能获此殊荣,当然必有乾坤,必有其过人之处:

各路高人大多认为:取经团队成员——唐僧师徒是一人的不同特质,只不过解读略有不同。

柯汝拙见:

1、唐僧师徒五人,是一人的不同特质,五位一体,其实就仅仅一个人:

唐僧是人之信仰,孙悟空是人的心,猪八戒是人之情欲,沙和尚是人之身,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

(1)唐僧,肉眼凡胎;

取经路上,虽千难万险,却从未动摇取经信念。

信仰是人之灵魂,是成就人生之关键。

(2)孙悟空,是西游记关键角色。

代表人之心,人心最善变。

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心”字的那一勾,三星就是“心”字那三点),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古语心猿意马之心猿: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有如猿猴;即三心二意、心烦意乱、心神不定。

《楞严经》指出: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72变,世人的心善变,变幻莫测。瞬息间七十二变。

而紧箍咒代表戒,戒的过程难免痛苦,有了戒律,方可定心、约束心。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正好是到灵山的距离,寓意: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3)猪八戒,是人之情欲。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能说会道,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

是最富有人性的角色。

(4)沙僧,是人之身体。

“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沙僧是众多妖怪中极其少见的一直以人的形象出现的角色。

(5)白龙马,路遥知马力,代表人之意志。

2、《西游记》看似是打妖斗魔,其实暗喻如何战胜心魔、隐喻修行。途中出现的妖魔,其实就是各种各样心魔之作祟。

降妖伏魔寓意在于:修炼心性,克制情欲、考验意志、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3、《西游记》是优秀的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的写作顺序,一般为:首先介绍神魔之出生,然后描绘如何降魔除怪。

《西游记》并没有脱离此路数。而邮票发行的顺序,也反映这一特点。

二、邮票

1979年12月1日,为了反映中华民族伟大的古典文学遗产,邮电部发行一套《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特种邮票,全套8枚。

(一)特点

1、被评为建国三十年最佳特种邮票。

2、第一套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大套邮票。

3、开启了古典名著系列邮票的设计先河。

随后,陆续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等古典文学名著邮票,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掀起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在市场上的热潮。

4、四大名著邮票中唯一一套没有小型张的邮票。

5、这套邮票的设计吸取了京剧和动画片的一些特点,运用中国民间年画的处理方法,工笔单勾,重彩浓染,人物略有夸张,使孙悟空的形象鲜明地活跃在方寸之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6、引起争议的三枚邮票:

这套邮票(8-2)(8-3)(8-4)3枚图案上的孙悟空都穿着虎皮裙,和原著《西游记》的描写不相符合。

因为这3枚邮票画面反映的故事都发生在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以前。

据《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交代,孙悟空拜唐僧为师以后,在取经路上打死了一只猛虎,剥下虎皮围在腰间,从此,虎皮裙才成为孙悟空眼装上的一个标记。

7、本套邮票,以孙悟空为主角。

(二)赏析

(8-1)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描绘了孙悟空在花果山水帘洞号称“齐天大圣”时的英雄形象。

(8-2)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描绘了孙悟空和哪吒激战的场面。

(8-3)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描绘了孙悟空偷吃蟠桃的情景。

(8-4)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描绘了孙悟空跳出八卦炉时的情景。

(8-5)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描绘了孙悟空打白骨精的场面。

(8-6)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描绘了孙悟空第二次借得芭蕉扇时的情景。

(8-7)图案取材于《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第七十三回“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描绘了孙悟空破除蜂蛛网的情景。

(8-8)图案描绘了以孙悟空为前导,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前进的情景。

作者:柯汝,

驿路邮缘文章,其他微信公众号、其他平台不得转载。

资料收集、文章撰写不易,

欢迎并感谢爱好者在朋友圈、其他微信群、QQ群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