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改革办在成都联合召开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发布会通报了四川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重点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地各部门以改革试点为抓手取得的制度性成果。

会上发布了省委改革办会同各专项小组、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市(州)遴选出40个典型案例编印的《改革试点典型案例集》。其中达州2项上榜。

宣汉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4年以来,宣汉县作为全省7个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工作单位之一,坚持以科技兴农、科技兴县为主题,以带动农业发展、助推县域经济为主线,着力构建技术入股、成果转化、院县合作、自主创业、科企联合、科技服务6种创新创业模式,大胆探索事业导向和利益驱动并重的科技人才新机制,先行先试县域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新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于2016年8月在全省范围扩大试点推广。

政策驱动 为科技人员创业“壮胆子”

2014年12月,出台了《宣汉县奖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宣汉县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的通知》等,县内外在编在职农业科技人员,通过申报审批后,即可在宣汉从事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开展科技服务等创新创业,所得收益归个人所有,并在三年内保持其原有身份、职级、待遇“三不变”,让农业科技人才无后顾之忧、安心创业。

产研融合 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台子”

成立了县菌研所、牛改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明确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与省畜科院、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等6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全力为农业科技人员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提供支持。

把脉市场 为农民增收致富“谋点子”

充分利用农业科技人员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优势,围绕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目标,突出“牛、药、果、茶、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探索推广粮经复合、“136”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模式,建立农业科技人员对口联系帮扶贫困村制度,支持鼓励他们通过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实体等方式,以“大园区+小业主”“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为增收注入了强大活力。

扩面推广 为县域转型发展“添路子”

坚持最大限度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积极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开展招商引资,对其牵头引进的企业,按照投产后税收40%的比例给予奖励,同时,高标准奖励对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广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切实增强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达州“一案双查”

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自2014年来,达州市积极探索建立以“一案双查”为重点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严重违纪行为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既追究违纪违法行为当事人责任,又倒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

2014年

全市“一案双查”86件125人,追究主体责任87人,监督责任38人。

2015年

启动“一案双查”56件,问责78人,其中追究主体责任53人、监督责任25人,通报典型案件6件。

2016年

启动“一案双查”9件,问责追究11人,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把达州“一案双查”作为案例教学列入教学计划,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2017年

全市实施主体责任追究63件73人(次),监督责任追究3件3人(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