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今年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规模达6000亿左右

近日,财政部首次披露了我国企业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后面简称为“中央调剂基金”)的收支情况,22个省份“受益”,其中辽宁、黑龙江、四川“受益”金额最多。东北三省养老金收不抵支我们都早有耳闻,但为何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3000亿元的四川省也出现在了最大“受益”省份之列?

说好的“南钱北调”,四川是怎么回事儿?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规模4844.6亿元。从预算情况来看,广东、北京、浙江等7个省份是“贡献”省份,贡献了1220.6亿元;辽宁、黑龙江、四川等22个地区为“受益”省份,受益了1220.6亿元,其中,辽宁、黑龙江、四川受益金额最多,分别为215.8亿元、183.8亿元、177.8亿元。

东北地区早在前年就已被爆出养老金穿底,作为受益的省份并不意外,但一直没什么消息的四川省难道养老金也不够用了?

比起东北穿底,四川并不是兜里没钱!

相比东三省的入不敷出,四川的企业养老金累积结存可谓十分丰厚,截止2017年末,累计结余超过3000亿元,在全国排名前五。

既然“兜里”有钱,那为什么不做“贡献”,反而还需要“倒贴”?

兜里有钱,也架不住花钱的人比挣钱的人多!

我们再来看一次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情况,虽然比不上广东、浙江、江苏的上缴金额,但四川的上缴金额也远比黑龙江、吉林的多,甚至还超过了“贡献”梯队的福建30亿元。那为什么别人是贡献省,四川却是受益省呢?

原因可能就出在四川省安逸的自身特点上了。俗话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四川地区宜人的自然人文条件,留给外界的印象历来都是适合安逸养老,但这种特点站在产业而非生活的角度看,却可能未必是件好事。

“少不入川”,意味着年轻劳动力留不住;“老不出蜀”,意味着本地养老的人数多。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四川企业养老保险人口抚养比较低,2017年为1.86:1,也就是说每1.86个参保职工就要供养1个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职工,这个比例几乎是福建省的1/2,与养老“赤字”严重的东三省相当。

“中央调剂金的逻辑内涵是调盈补缺,强化再分配,提高上解比例,可以减轻一些养老基金压力较大省份的财务压力。”所以四川省在这种情况下拿的多,也并非没有理由。

相较于东北三省的劳动力不足,造成的养老问题,四川省退休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养老压力问题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毕竟靠补贴过日子,并不是长久之计,尽快的改善“少不入川”的现象吸引人才,才有可能带给四川省真正的老来安逸。

数据来源:

财政部《2019年中央调剂基金预算报告》

人力与社会保障部《2017年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

人力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20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