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三车”严查在行动丨我市将对随意抢道、占道行驶、任意停车、拼装和加装遮阳伞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

“三车治理”

从今年11月1号起,贵阳市为期一年半的“三车”综合整治行动正式开始。“三车”指的是超标电动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那么“三车”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有多大的危害?我市在治理方面又有哪些措施呢?一起来了解。

“三车”违法行为多 安全隐患大

11月13日在花果园三车治理点,短短15分钟内就有12名驾驶员因为违规而被处罚和教育,这些驾驶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有三种:

一、违反交通标志指示闯红灯

二、二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

三、非法安装雨伞

说到非法安装雨伞的危害,交警表示,许多车主为电瓶车加装雨伞,看起来舒服、方便,但其危害很多,存在极大地安全隐患。一来由于雨伞面积比较大,遇到转弯、刮风或者路面湿滑时,车身极易发生剧烈的摆动、侧翻,引发交通事故;二来加了遮阳(雨)伞,车体面积随之扩大,增加了车与车之间碰擦事故的发生率,易导致交通事故;三来改装扩大了驾驶员的视觉盲区,使其视角受限造成遮挡视线、风阻系数增加,同时会给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带来很大的干扰。不仅如此,加装雨伞还会影响车辆机动灵活性,不利于驾驶员快速避险;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限制了驾驶人跳车脱险的空间,增加了伤亡率。

非法加装雨伞属于交通违法行为。根据《贵州省电动车自行车管理办法》规定,在电动自行车上安装、加装使用妨碍交通安全管理装置的将处以40元罚款处罚,同时加装的雨伞将被依法拆除和收扣。

南明交警四中队民警在处理一辆电动车违停时,发现这名电动车驾驶员竟然是一个违法大户,驾驶员未处理的交通违法多达57条,尚未处理罚款金额达1035元。由于时间太久,连着滞纳金一共2000多元。这名驾驶员被处罚的行为主要有违规安装雨伞,违法搭载未成年人等。

违法大户厚厚一叠的罚单里,不按道行驶、载人超员、违停、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占了大多数,可以看到,许多违法行为不止被处罚过一次,说明他们并没有从一次次的犯错里吸取经验教训,而是愈发猖獗,无视法律的存在。例如这位电动车驾驶员,从2011年到2018年,各种非机动车违法近百条,加上滞纳金罚款金额达到2510元。一次罚单都没有交。

最后,李某承认,他是想着违停才十块钱,觉得无所谓,所以在劝导员提醒以后依旧我行我素地违停,李某某终于为自己的任性买单。

“三车治理”任重道远 共治共享

据统计,2013年,全市电动车仅9万辆。截至2018年,全市电动车保有量已达80万辆。电动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部分电动车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模糊,往往伴随着逆行、超速、闯信号、驾车看手机等违法行为,也给道路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和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从今年11月1号起,贵阳市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开展三车综合整治行动,改变当前“三车”失管、失控、无序状况,为群众出行营造更加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据了解,自全市“三车”道路交通违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以来,贵阳交警在全市范围设立了45个“三车”治理固定卡点及若干流动卡点,仅11月1号至3号4天时间里,贵阳市各区县市已查处三车违法合计6507起,查扣“三车”291台。

根据部署,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市交警部门将对“三车”随意抢道、占道行驶、任意停车、闯红灯等违法行为;非法改、拼装和加装遮阳伞等显见性违法行为;违法载人、超限载物等违法行为;涉嫌非法营运的行为等进行重点打击。

同时,我市各分局(大队)将结合各自辖区道路交通实际情况,通过在主要道路、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广泛设置“三车”治理卡点,结合机动巡查警力,通过点线结合的形式严查“三车”动态和静态交通违法行为:

一是充分运用“三车”治理卡点,进一步加大对“三车”闯红灯、逆向行驶、违法载人、违法安装雨棚、不靠右侧车道行驶、不戴安全头盔等动态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是将“三车”整治工作与乱停乱放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排查,加大对各辖区内“三车”违法停放的打击力度;

三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三车”治理卡点,对“三车”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并且,通过微信答题等方式在查处“三车”交通违法的同时,除依法处以罚款外,还将违法行为人学习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知识,以提高其交通安全意识和自律能力。

“三车”治理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需求,近期我市启动“三车”治理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应认识到“三车”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作为交通的参与者,我们广大市民一定要努力提高文明素质和安全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交通安全环境。

来源:法治直通车编辑:知知娟 责编:刘露 陈丽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