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安然

对于OPEN 来说,建筑既不需要服从来自所谓建筑学“本体”的律令,亦非个人意趣抱负的任性挥写,而是包纳“ 复数之人”的容器。

——周榕

OPEN正如其事务所名字一样,他们以开放的头脑,向建筑界抛出一系列问题并一直在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孩童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同时却又质疑一切。

这期专辑以时间为线索,收录了OPEN作品中从最为熟知的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到最新建成、首次披露的UCCA沙丘美术馆,还有正在建设的长城音乐厅等,其中还有对展览空间设计及艺术装置的思考实践。专辑以展览的排布形式进行统筹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个永远处于变化中,永远在自我突破的“常看常新”的OPEN。

专辑收录:

1篇对谈

1篇国内评论文章

3篇国际评论文章

16个项目

UED115期

《OPEN建筑事务所:OPEN Questions / 建筑何为》

现已上架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抢购

更多预售与新刊发布会等互动活动等你来

详见文末互动福利

OPEN建筑事务所

OPEN Questions /建筑何为

专辑以15个问题开篇,细细讲述了OPEN这些年来的自我拷问与反思。同时在专辑的编排和图像的选择上,更加突出建筑中人的痕迹。因为无论是设计或建造的过程,还是建成后的使用状态,人的活动轨迹是OPEN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OPEN事务所一直把自己的设计当成一次次追问“凭什么”的机会——世界凭什么就必须是现在这个样子?建筑凭什么不可以有其他的可能性?多年来,OPEN生产的问题远比他们生产的空间更多,这些问题毫不掩饰地挑战时下建筑界的主流思维范式与行动模板,而OPEN执拗的持续追问,则让中国建筑高速运行多年的惯性轨道产生了些许不易觉察的松动。

——周榕

OPEN始终在进行着自我反思与拷问,一直试图探索他们可以改变的事情,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思考呢?

李虎说,是本能

田园学校/四中房山校区

教室可以漂浮在公园和农田之间吗?

© 苏圣亮

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最迫切的问题和挑战是如何平衡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教育为此承担着巨大的责任。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以这个新校区项目作为试金石和力所能及的回应。

© 苏圣亮

© Spirit of Space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院落式的校园可以垂直生长吗?

© 张超

海洋中心里的多个研究中心之间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也体现在这个垂直院落的虚实关系里——每两个中心之间插入一个水平的园林式共享空间。另外每个中心里的实验室部分和办公服务区又被水平地拉开,形成垂直贯通的缝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共享空间里的绿植也将日渐繁茂,将地面的花园向上一直延伸到60m高的屋顶。

油罐艺术公园

美术馆可以跟公园交织在一起吗?

© 吴清山

昔日的油罐变身为艺术与生活的载体,引入多种与艺术相关的功能,并营造出一片“都市森林”,目的是在尊重工业遗存的同时,吸引公众亲近并感受当代艺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重新建立公众与城市、艺术、自然的关联,成为黄浦江西岸新的公共文化活动及艺术核心区域。

© OPEN建筑事务所

OPEN在面对城市环境的时候,它的处理方式相对理性,以相对几何化的操作方式去应对;而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时候,基本上采用的是一个随自然而变化的有机形式。也许OPEN在设计的过程中完全是无意识的,但正是这种无意识,才会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去应对一个具体的场地,应对具体的项目条件。

——黄居正

近期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OPEN,OPEN真的改变了么?

李虎说,其实我们没有变,或者说一直在变

黄文菁说,其实只是机会不同而已。

海边的对话——沙丘美术馆与海上美术馆

建筑可以让自己消隐却保护一片自然的永恒吗?

一个美术馆可以每次只展出一件作品吗?

© OPEN建筑事务所

“挖掘”创造出形态各异又互相连接的一系列“洞穴”——人类最原始的居住形态和最早的艺术创作场所。在永恒的沙与海之间,建造一个与身体贴合的、内在的隐匿场所,让进入其中的人们重拾将耳朵贴近贝壳的童年记忆,在灵魂的庙宇中,聆听海浪的回响。(沙丘美术馆)

© 倪楠

这里一次只展览一件或一组艺术品。朝圣者,在与艺术品独处的过程中无限接近艺术家的灵魂;独行者,于追寻艺术的道路上,建立起一种只属于自己的,与海的关系。展厅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工作室,献给闭关创作的艺术家——海上的隐士。(海上美术馆)

© OPEN建筑事务所

沙与海——两个建筑都在探讨人与艺术的关系,简单而深刻;人面对自然的态度,顺应与崇敬。在大海的永恒中,艺术与自然的力量合二为一,将人们带回到意识的原点。

长城音乐厅

可以从声音出发来设计一座建筑吗?

© OPEN建筑事务所

从声学的角度来看,巨石内部的空腔是一个完美的音乐表演空间,而它如同原始洞穴一般的氛围,也适合独处沉思或社区聚会。顶部的洞口和一些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侧向开洞,将天空、周围山谷的景色,还有大自然的声音一道引入空间中。晴天里,阳光在洞穴的粗糙表面上随着时间游走嬉戏;雨天里,雨水从顶部的开口洒落下来,随之沿着精心设计的路径消失。

© OPEN建筑事务所

火星舱

如果不想移民火星,我们该怎样生活?

© Nácasa&Partners Inc(左图)

© 吴清山(右图)

我们将实验置于一种极限的情境下——当人类移民火星,居住在这颗遥远而孤寂的红色行星 ; 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将物质生活归置极简——这是现代生活赋予我们,而我们难以割舍的;我们必须实现资源的回收循环——这是地球一直为我们提供,而我们习以为常的。当我们开始从极简中审视物质生活的本质,当我们开始珍惜每一滴水、每一份食物,享受每一缕新鲜空气,是否才是找到那份宁静与自由的真谛?是否才是我们对未来居所的本质诉求?而这种在极限情境下的思考,也许是对身处地球当下的我们最珍贵的生活启示。

更多问题详见UED115期

《OPEN建筑事务所:OPEN Questions / 建筑何为》

· 一个3000m2的营地体验中心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设计和施工吗?(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 一个公司的高管和低管可以平等地居住在一起吗?(退台方院)

· 剧院可以容纳一个开放的花园吗?(坪山表演艺术中心)

· 不动产可以被移动吗?(六边体系)

· 一所学校可以成为一个村庄吗?(聚落校园)

· 一个美术馆可以变成23个美术馆吗?(例外状态丨展览空间设计)

· 艺术品可以被触碰,甚至被带走吗?(永恒与一瞬)

本期目录

UED 主编会客厅

对话 OPEN

UED 主题

OPEN 建筑事务所:建筑何为

周榕“问题事务所”OPEN 的“问”与“题”

黄居正、李虎、黄文菁OPEN 对谈

拉尔斯·莱勒普(Lars Lerup)思考 OPEN 作品中的距离感

耶胡达·萨夫兰(Yehuda SafranOPEN 建筑

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作为“社会凝聚器”的新型校园模式

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退台方院

油罐艺术公园

坪山表演艺术中心

北京城市学院主楼

龙华两馆

六边体系

海边的对话

浦东美术馆

聚落校园

长城音乐厅

例外状态|展览空间设计

永恒与一瞬

火星生活舱

项目年表

动态

互动福利

· 点评集赞迎新刊

即日起,截止到11月22日18点,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量第1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价值176元的115期杂志1套!

· 预售前30名购买有机会解锁签名版杂志哦,

拼手速的时候到了!

发布会现场更有机会获得to签哦。

嘘,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UED115期新刊发布会

《OPEN建筑事务所:OPEN Questions/建筑何为》

时间:2018年11月27日18:00

地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

报名方式:扫描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报名参与此次活动

因场地限制,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报名成功后将于27日前发送确认短信,请耐心等待。

About UED

UED愿意以“愚者之心”

“不遗余力”地传递设计之美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UED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UED Contact

[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发送至媒体合作邮箱

Explore More

UED官网|www.uedmagazine.net

新浪微博| UED城市环境设计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