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的中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如果能把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剧都认真看了,还能金庸与琼瑶这种通俗剧,有去了解历史和时代的用心,那么,也算是有了基本常识和基本审美。反映的是各行各业的现实处境,每一部剧,整体上来看是主旋律,但里面的故事却真实而揪心,充满了无奈和不得已的悲剧——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把控很微妙,也只有在那个到处都生机勃勃、充满了朝气的时代里,才会坦荡而充满自信地揭开一些创伤给人看。

我常常在想,后世会怎么评价我们这个时代?后世的人能通过什么载体来了解我们?如果说,古代的时候只能靠文字记载的话,那么,进入了现代社会的人,他们除了创造出车载斗量的书籍,还有不计其数的网页,广播,电影电视,音频视频……

而能容纳最多信息量,声、影、画、意,都能充分表达的载体,我觉得就是电视剧了。比电影时长要长,比广播多了画面,比文字丰富了表达形式。想了解这几十年来的新中国,从那些最热播、最流行的影视剧里,就可以看出时代的变迁了。

国剧的发展,折射的就是价值观。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八十年代初,四周邻居都围起来看同一台电视。那时的电视还是稀罕之物。



「前导:六七十年代」

众所周知,因为此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文化娱乐生活是相当的单调的。

另一方面,由于百姓们生活贫困,电视机非常罕见;这种情况下,大陆并没有拍自己的电视剧。不过,1976年以后,倒是涌现出了一些有活力的电影,比如说《小花》《瞧这一家子》等等电影,也捧出了刘晓庆、陈冲、唐国强这些红了三四十年的著名演员,他们日后仍然在各种影视剧中大放光彩。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瞧这一家子》




「八十年代」


什么时候中国人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连续剧?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邓小平在访美时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项目。第二年,也就是1980年,一部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突然出现在每周四晚8时的电视屏幕上;这部在美国反响并不热烈的连续剧在中国播出时,引起了轰动;男主角麦克的蛤蟆太阳镜,也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所有时尚青年必备的装束。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大西洋底来的人》




第二部美剧,是《加里森敢死队》,剧中的浪荡不羁的青年,对当时中国人保守的的道德观念是当头棒击啊,收视一片飙红。接着,是日剧《姿三四郎》,因为与中国的武侠文化相匹配,该剧红极一时,年轻人甚至模仿姿三四郎,开始风靡劈掌、劈木块,甚至劈砖。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加里森敢死队》




接着,是日剧《排球女将》轰动全中国,那正好是中国女排走向三连冠的辉煌时代;而《血疑》,同样是万人空巷。女主角大岛幸子与相良光夫纯洁的爱情,不幸患上白血症的悲惨遭遇,与父母血型不同、无法换血救命引发的身世之谜……而男女主角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也成了那个时代最红的日本明星。这个剧还开创了多种后来影视剧的狗血剧的母题,比如说,女主角得了绝症,发现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孩子,与恋人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等等。而剧中的“幸子头”和“光夫衫”也风靡一时。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1983年《大侠霍元甲》作为大陆引进的第一部香港电视剧,引发了大陆武侠热潮;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大侠霍元甲》




而后面的《上海滩》,其实也是披着现代外衣、用着手枪作为武器的侠义江湖。周润发与赵雅芝的演绎的上海滩,早已深入人心。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上海滩》




不过,中国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原创剧集。

1981年播出的《敌营十八年》是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丰富了我国电视剧品种;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1987年《红楼梦》制造了中国电视剧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红楼梦》




同一年还有《西游记》,应该是世界上重播最多的剧了,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电视频道在重播……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数量还是比较有局限的;一是电视机的普及不足,二是因为投资模式、盈利模式的尝试也不成熟,三是没有培养出娴熟的、工业化的电视剧组和管理者,每年能够获批、投入的剧集,是比较有限的。

这种情况下,前期最走红的,又以从香港台湾引起的电视剧为主。

这里面又有几种类型。一种是古装片,金庸武侠片作为代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刘德华陈玉莲版)等等,均红极一时;也有《新白娘子传奇》这种半戏曲腔的电视剧,虽与大陆观众的观赏习惯不符,也奇迹般地走红了。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射雕英雄传》




另一种是民国戏,《上海滩》《霍元甲》都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家国情怀,还有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张恨水的《京华春梦》……琼瑶剧也在这个时候进入大陆,《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庭院深深》等作品登堂入室。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在水一方》




但大陆还是有自己拍的电视剧,数量不多,但大部分都成为经典了,比如《西游记》《红楼梦》《济公》《聊斋》《封神榜》《武松》……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济公》




现在重新看《红楼梦》与《西游记》的拍摄,不可谓条件不艰苦、不可谓待遇不差;但另一方面,这些剧拍摄的商业意识不浓,各方支援,剧组抱着热爱的心,愿意超支、不计性价比地来完成。这与今天的工业流水线操作,是有所不同的。

总体来说,这一阶段仍然是以外来电视剧、尤其港台剧占了主导地位;但到了八十年代末期,大陆的精品已纷纷出现了。题材明显集中地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古代、民国的文学名著上;

它更像是一种全民的文化普及、一种历史的科普、一场文艺复兴、对普通人的情操的培养。

那时的中国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如果能把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剧都认真看了,还能金庸与琼瑶这种通俗剧,有去了解历史和时代的用心,那么,也算是有了基本常识和基本审美。《西游记》引发的小朋友们耍猴拳耍金箍棒,《红楼梦》令女孩子们喜欢上那种弱不禁风的美,也算是对现实生活影响的一点余波了。

这个时代也有少数几部反映现实的,比如,《蹉跎岁月》《寻找失去的世界》等,不过,真正反映现实的作品,要到了九十年代后,才迎来了爆发。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九十年代」

进入九十年代,仍然延续着八十年代成功的经验,一些当时还没来得及拍出来的名著,在此时纷纷上线,仍然是大场面、大制作、老艺术家,精品,比如《三国演义》与《水浒》;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三国演义》



同时,历史剧也成为一个非常繁荣的艺术门类,相对严肃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武则天》《唐明皇》,和戏说性质的《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多个系列,先后登场;中国历史就是以这种似是而非的面目,进入每个老百姓心里。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康熙王朝》




其实,“皇帝”系列的走红,以及商业上的巨大成功,除了影视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则和市场选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品经济在这个时候高速发展,全民经商,大家对“厚黑学”和各种手段、人性的阴暗面特别信服;他们往往能从朝廷大戏、宫廷斗争当中看出职场学、商战学,希望能在现实中加以利用。

哦,对了,年代剧《大宅门》也是一出结合了时代感的商战片,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大宅门》




当然,这十年,中国的电视剧形态非富了许多,1990年播出的《渴望》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不过回溯历史,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创造了“室内剧”这个类型,而是推出了“刘慧芳”这种极具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勤劳勇敢,为爱牺牲,为工作牺牲,为孩子牺牲,只问付出不问收获,天大的委屈都能一口吞下:她身上集结了各种悲惨,但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扛,百分之百的金装圣母。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渴望》




“娶妻当如刘慧芳”,她也定义了贤惠能干。但多年后再看这个形象,以及这个形象影响了一代的中国人,越想越不是滋味啊!

1991年播出的《编辑部的故事》开创中国电视系列喜剧先河,填补了新中国电视剧品种的空白;《我爱我家》也成了经典中的经典。里面的对白,收集起来,怼人特别有效。这种耍贫嘴式的室内喜剧,又省钱收效又好;人们终于能好好享受这种语言艺术了,而且轻松不用动脑子。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我爱我家》




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大量出现。《英雄无悔》《便衣警察》《永不瞑目》《北京人在纽约》《外来妹》《孽债》……反映的是各行各业的现实处境,每一部剧,整体上来看是主旋律,但里面的故事却真实而揪心,充满了无奈和不得已的悲剧——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把控很微妙,也只有在那个到处都生机勃勃、充满了朝气的时代里,才会坦荡而充满自信地揭开一些创伤给人看;如今这个时代,恐怕不行啰!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北京人在纽约》




1998年,徐静蕾、李亚鹏等主演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但爱情剧,还有更多更丰富的选择,《过把瘾》《牵手》《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东边日出西边雨》《来来往往》……不独年轻人,成人的世界里,爱情也是一笔复杂的帐。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将爱情进行到底》



最后,我只记得李亚鹏骑着自行车,徐静蕾坐在自行车横杠上的那种甜蜜和浪漫;这种恋爱方式一度也流行到了街头巷尾。那还真是,只有那张青春的脸庞,可以这么肉麻地表白自己的幸福。

1998年的《还珠格格》,平地一声惊雷,长达二十年的后宫戏的新玩法就此解锁,至今仍然方兴未艾。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00年代」

古装剧,迎来了新的高峰。

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其实中国人真正的信仰是历史,特别相信“以史为鉴”,索尔仁尼琴说,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中国人特别怕忘了历史。

到了这个时候,影视行业已经有了大资本大投入了,古装剧也有了不同的门类,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观众们可以有选择地看到他们想看的历史。

《汉武大帝》,算是《雍》《康》《乾》三代王朝之后受到认可最高的帝王正剧了。导演胡玫大胆地直接拿过《汉书》《史记》就来改编了,连原著都没有。虽然歌词中的“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大地”略有美化汉武帝,总体而言,一个好大喜功、孤僻猜忍、又有雄图大略的独裁帝王形象算是立起来了。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汉武大帝》


《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是历史剧里的异数,他们叫好不叫座,被当作历史观和政治史观的重要阐释,在多年后被反复提及,慨叹不已。当然,现在这样的“神剧”是不可能诞生了。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而另一方面,以李少红为代表的唐朝历史剧《大明宫词》、民国剧《橘子红了》又以独特的审美和意向,独树一帜。这一类的电视剧,在意的不完全是历史观和复杂的剧情,而是其中如莎士比亚一般的歌咏传唱的对白,每帧画面都美如宫廷画。后来还有黄磊等人试图庚续这种唯美的传统,但都没有太大的回响,就连李少红本人想再用这种风格来拍《红楼梦》,也被骂得不轻。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导演,上一个时代的名导,是海岩,他的《拿什么来拯救你》《永不瞑目》《玉观音》等,警匪加上爱情,岩男郎、岩女郎纷纷走红;而这个时代的名导,是张纪中,他拍的金庸剧《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哪怕是众多珠玉在前,仍然被视为进入新世纪的经典,如今,刘亦菲的小龙女,也已成为标准了。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刘亦菲饰演的小龙女




另一方面,古装剧的偶像化、神话剧的喜剧化,后宫剧的宫斗化,已经形成了鲜明的风格与流派。看脸的偶像剧《大汉天子》可以与《汉武大帝》对比着看,后者有鲜明的、独一无二的人物性格;前者,虽然故事还是好看的,但汉武帝被塑造成一个标准的古代高富帅,整天只知道耍宝、谈恋爱,但一做正经国家大事就聪明起来。大量的剧情也经不起推敲。当然,黄晓明在这里还是帅的,还没有开始油腻,看着就招人喜欢。不然怎么叫偶像剧?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大汉天子》



搞笑的神话喜剧,如《春光灿烂猪八戒》,也大获成功。别以为这系列看起来很低幼,不够主流,可是多数都赚得盆满钵满的哟!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春光灿烂猪八戒》




《武林外传》是情境喜剧,但可惜是孤例。编剧和导演对网络时代的那套话语体系和桥段极为熟悉,信手拈来,因为编剧宁财神本来就是网络写作走红的。他把这种时髦的话语无缝嫁接到古代,居然有天然的诙谐感。这种质感,很难模仿,也很难复制了。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武林外传》




另外,《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也意外地走红了一波军旅群戏;而《潜伏》《暗算》《风声》《黎明之前》等,又让间谍戏这样的烧脑剧,有了国民热度。或许是前十年看了太多的《长征》之类的唐国强版的领袖剧了,百姓们更希望能看到战争当中微观的个人,以及微观的努力。这样更活生活化,更人性化。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士兵突击》




有意思的是,这个十年的开头,台湾剧的《流星花园》成了九十年代偶像剧走红的最高峰;而这个十年的后半叶,香港TVB的《金枝欲孽》的成功,开启了下一个十年大陆最火的剧种:宫斗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流星花园》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金枝欲孽》




「2010年代」

这是一个最难以归类的时代。因为离我们太近,一时之间还难以看清对我们的影响。这一时期,可以有几个归纳:

一、两部“现象级”神剧:《甄嬛传》《琅琊榜》。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二、源流清晰的类型片:

1、以《甄嬛传》为代表的宫斗戏,杰出选手有《延禧攻略》《如懿传》,稍早前的《美人心计》《宫心计》(香港)等。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延禧攻略》




2、大女主的后宫成长史:《步步惊心》《宫锁心玉》《锦绣未央》《陆贞传奇》《芈月传》《孤芳不自赏》《醉玲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等等,都是女主角一路见神杀神、遇佛杀佛,同时又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终于由小猫咪成长了大老虎。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3、时装剧,往往以女性为主角。如《何以笙箫默》《虎妈猫爸》《北京女子图鉴》《翻译官》《创业时代》《我的前半生》《欢乐颂》等等。确实也反映现代女性的生活艰辛,能引起不少共鸣;但真要仔细推敲,破绽也不小。可是管它呢,能引起反响就是好的。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4、其他类型也偶有佳作,比如非常正剧范的改编自当代名家名作的《白鹿原》《红高梁》,可惜影响甚微;也有反腐题材《人民的名义》,可惜背后有浓重的政治考量,虽然成功但不可能再开拍下一部。《白夜追凶》,新时代的刑侦剧,低开高走,令人眼前一亮。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三,流量明星或小花小生成为新现象。

有一种明星叫流量。他们很年轻,甚至在还没有作品时,就红到发紫了,他们有无数的粉丝为他们刷数据,为他们买单,他们的身价往往过亿。因为那些广告商和投资方,听到这些流量小花、小生的名字,就会纷纷掏钱。

此前一直都有说法,得流量者得天下;虽然这些明星非常贵,动不动就几千万过亿,但你还别讨价还价,因为想抢着给他们送钱的人多了去,人家还不一定有空搭理你呢。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四大流量



但是,速生也速朽。自从Angelababy被曝大量抠图,大量替身,并不亲自出外景之后,流量明星的声誉跌到了谷底;一时之间,不抠图,竟然成了演员们的道德底线(还不一定能遵守)。到了2018年,多部流量明星主演的影视剧,都扑街了,完全无望收回投资,甚至都不一定够得上一位主演的片酬,哎。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明显抠图的《孤芳不自赏》




四,改编自网文,播出变网剧,变成新趋势。

过了二三十年,有价值的名著,方便改编的名著,基本上都已改得七七八八了;在这些年里,又兴起新的一批网文作者,虽然他们未必为普通读者熟知,但是他们早已是圈中大神,他们的作品的粉丝也数以亿计。这些网文,成为改编的重点、热点,直到现在,未曾褪热。

除了早已出圈了《盗墓笔记》和“鬼吹灯”之外,从《甄嬛传》到《琅琊榜》,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女主主演的剧,全都是网文改编的,也大火特火。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另外,由于电视剧上星受到严格控制,很多影视作品都把目光放在了网剧上。而出色的网剧,广告和会员费等,同样能令视频公司受益颇丰。连大制作的《如懿传》,都弃电视台而上网剧了,趋势已成必然。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这些年来,大家讨论得最多的,还是流量明星本身。我不讨厌流量,因为这是市场的选择;市场给他们这个价,难道他们不要?问题就在于种种扭曲的机制。拍剧限制越来越多,题材越来越集中,风险越来越大,大家只能选粉丝最多的,市场回报率最高的,哪怕演得差,剧本无聊。

古装剧动不动就投个三五亿,因为你没有投入这么高的话,根本就没有话题性啊。可是这么巨大的风险,崩盘也是分分钟的事。

所以,我们就一直看些流量明星们抠图、替身,整容脸演的剧。这是劣币驱逐良币。

国剧四十年,你看到的是剧,我看到的,却是剧后面呈现出来人们的价值观变迁和生活方式变化。但至于这种改变,是更健康还是更扭曲,还得等时间来回答。


国剧40年:到底是我们改变了电视剧,还是电视剧改变了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