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及水电气业务联办试行以来,实现了一次取号、一个窗口办多项业务。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陈敏锐

“政务服务真的越来越全面,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近日,江门市“为民服务解难题·政务服务无堵点”观察团走进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和市行政服务中心,调研优化我市水电气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接入服务进展情况、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以及“粤省事”平台在江门使用情况。经过实地调研,观察团成员为我市政务服务频频点赞。

水电气过户10分钟内“一窗搞定”

为解决市民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后续水电气过户需要多次取号跑多个窗口、重复提交资料的堵点问题,市政数局升级改造江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不动产交易综合受理系统,通过与供水、供电、燃气等公司对流程进行梳理,开发水、电、燃气过户一表申请集成办理功能。11月15日,我市正式将商品房居民类水电气过户业务纳入不动产综合服务窗口进行“一窗受理”,实现不动产交易登记全链条“只跑一次”。

不动产及水电气业务联办试行以来,经过多次调整窗口办理流程、优化信息平台功能等,实现了在办理商品住房过户的同时就可完成水电气过户申请。实现了一次取号、一个窗口办多项业务;材料大幅精简,只需一张银行卡;无需填表,提供“无感式”水电气过户服务。

记者了解到,改革前,群众办理商品房交易登记和后续的水电气过户,需取4次号、跑4个窗口、排4次队。改革后,只需在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窗口即可办理上述所有事项,实现只需取1次号、跑1个窗口。

同时,通过系统共享资料、应用电子证照等方式,将商品房居民类水电气过户提交的基本资料从改革前的3套9份材料压减至1套1份材料,减少90%。

“改革前办理商品房居民类水电气过户需要填写3张表单。现在通过电子材料共享、表单整合,申请人由原业主承诺已缴清欠费后,不需填写任何表单。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后,将相关资料上传到江门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并通过系统发送给业务部门进行审核。所有资料都是电子化在系统上流转,大大提高受理效率。经初步测试,群众办理时间从改革前的1个小时压缩到10分钟以内。”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工作人员服务进行实时评价

“民生无小事,政府多关注。针对供水、供电、供气业务未能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市民报装办理环节多、办理时间长的现状,我市千方百计解决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值得点赞!”观察团成员、市人大代表梁汉文说。

我市作为省“数字政府”试点城市,于8月22日正式申请“好差评”系统省试点在我市全面实施推广。通过已覆盖全市四级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办事人在实体窗口完成办事后,可直接通过评价装置、静态二维码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评价分为5档(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评价数据实时对接省“好差评”系统。

“每一档评价下,我们都可以选择具体评价事项,若办事人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则具体评价事项为必填项。市民评价时,窗口工作人员是看不到的,而且是匿名评价。”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市政数局高度重视“好差评”实施推广工作,组建专项工作组落实推动形成我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体系。

一方面,扩大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率,迅速完成江门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好差评”系统对接工作,并在我市四级服务大厅逐步推广部署上线,实现数据实时报送省“好差评”系统。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各市(区)行政服务中心、镇(街)行政服务中心三级大厅已配备完善评价装置并成功对接好差评系统上线使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放置“好差评”二维码,积极引导市民办事后扫码评价。截至12月16日,我市1444个实体大厅中,已有1154个大厅参评,推广覆盖率79.9%,位居全省第二。同时,制定印发了《江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实施细则(试行)》,并下发各市(区)政务服务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形成核查整改、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抓牢我市政务服务“好差评”建设工作。

截至12月16日,我市共收到123501条政务服务评价数据,其评价平均分为7分,位居全省第三。

另一方面,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工作做深做实。为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市政数局定期发布“好差评”工作进展专项通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粤省事”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于2018年5月上线,是首个全国集成民生服务微信小程序,也是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的首个重要成果,覆盖包括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服务领域,打通了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该平台实名用户达2200多万,每六个广东人就有一个在使用“粤省事”。截至12月13日,已上线924项,其中开放给江门市民使用的事项为486项,其中办理类271项,查询类215项,可关联电子证照52个,江门实名注册用户数超过85万。

“除常规办理事项外,还有一些是具备江门特色的政务服务事项。”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运用“互联网+”优化公共服务,深挖乡村在自然风光、建筑风情、农事体验、历史民俗、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源,依托“粤省事”建设江门旅游服务专区,为游客提供最新旅游资讯和票务预订等服务。

“粤省事·江门侨乡游”专区于今年12月13日正式上线,专区汇集了旅游、著名美食、民俗文化等多方面旅游信息,充分展现了“中国侨都”江门的民俗文化、华侨文化、白沙文化、海丝文化、碉楼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迷人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到江门旅游。同时,我市还实现了水电气等市政公共服务事项进驻“粤省事”,通过移动化、个性化、精细化的政务服务,打造“掌上政府指尖办”。

“今年年底,由市、县两级共同建设完成21项高频、特色政务服务事项将正式上线,涵盖公积金、不动产、社保、人社、住建等服务事项,进一步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政数局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