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最美乡村教师”赵琢勤:扎根山村30载 身患重症两度换肾仍坚守三尺讲台

“最美乡村教师”赵琢勤:扎根山村30载 身患重症两度换肾仍坚守三尺讲台

两度换肾仍坚守三尺讲台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新课——《我的老师》。通过预习,大家有谁知道,课文写了几件事?”初冬的午后,镇彭营中心小学5年级的教室,一名略显瘦弱的老师正面带笑容和学生们互动,神采奕奕、声音洪亮。他是内乡县乍曲镇彭营中心小学老师赵琢勤,今年是他扎根山村执教的第30个年头,50岁的他除了比同龄人稍显沧桑外,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十余年来,他身患终身难愈的疾病——尿毒症和肾衰竭,曾在9年之间两次经历换肾手术,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与死神的数度交锋未曾在他身上留下丝毫颓靡之气。如今,他仍然坚守在山村教学第一线,每周20多节课,还担任班主任,用无悔行动书写着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的执着追求和大爱情怀。

在同事眼里,赵琢勤是教学上屡创“奇迹”的工作狂;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既严厉又可亲的好老师;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担当的丈夫、温情的父亲;在乡邻眼中,他是感动社会的“最美乡村教师”;于他自己,他最大的愿望不过是病情稳定,能再守着热爱的教师岗位多教几年学生。风雨三十载,从年少到白头,从瓦亭到乍曲,他回到梦想最初生根发芽的地方,守着那熟悉的山、村、人、物,守着山沟沟里的学生娃娃。

全校百余学生集体跳课间操

“山沟里缺少老师,我把志愿改了,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家住在乍曲镇店坊村,地处偏远山沟里,只有一所学校,当时没有人去教学”,山村学校极度缺乏教师的现状,让当年考取了全县第二十名的赵琢勤坚定了做老师的信念,“考上内乡一高以后,我把志愿改了,重新报考了师范,放弃了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想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此,他踏上了无悔的育人路,辗转瓦亭镇、乍曲镇多个学校教书,扎根豫西南偏远山区,甘为红烛,甘当人梯。

当爱好融于血液、汇入人生,执着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1989年南阳二师毕业后,赵琢勤如愿成为一名教师,被分配到瓦亭镇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此后几十年如一日,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编织着自己的职业梦想,为无数山沟沟里的孩子搭起一座看世界的虹桥。“做教师就是要坚守岗位,忠诚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为山区教育出一份力。”患病之前,他是学校里的骨干,先后担任过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朝五晚九”、劳心劳力,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状态。

天有不测风云,病魔无情地袭向了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2002年,赵琢勤在体检中发现患了肾萎缩病症,需要到南阳中心医院进行血透析,半年花去19000元,而他当时的月工资仅有300余元,爱人是内乡县瓦亭供销社的一名下岗工人,他们还有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

随着病情不断恶化,赵琢勤必须进行换肾手术。2003年,在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他转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长期住院治疗,一方面进行血透析,另一方面等待肾源。而直到病魔袭来的最危急关头,赵琢勤满心满眼都还是学生:“还记得临去之前离暑假就差一个月了,我还继续在学校上着课,想把那届学生送走后再去治疗,后来老师们都劝我去治疗,主动帮我代课。”

患病前,这个三口之家也曾是让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在瓦亭街买了房,生活富足康乐。住院期间,为了凑足换肾的医疗费25万元,赵琢勤和爱人变卖了街上的门面房和仅有的摩托车,向亲朋好友筹借21万元。病床上,看着学生们寄到病房的书信:“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上课?”这个工作上的狂人、铁打的汉子眼眶湿润了。

突然离开讲台让赵琢勤无所适从。换肾成功后,虽然每个月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还要带回几千元药物巩固治疗,但他在短暂休息后毅然选择早日重返校园,“我是多么幸运,还能回到学校,我要一直教下去,让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去,使他们的家庭摆脱贫困。”

赵琢勤为学生们盛营养餐

“赵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很有一套,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

“我们班一个同学生病了,赵老师主动去她家看望”“赵老师极少请假,做透析都用课余时间,还经常去家访,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他都如数家珍”“学生写作文先打草稿,他会把草稿批改一遍,等学生修正重写后他会再改一遍,一篇作文批改两遍”“赵老师带出的班级曾排了全乡第6名,是我们学校历来没有过的好成绩,当时很轰动,震惊了很多人”“赵老师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年轻老师请教经验时他总倾囊相授,热心指点”……在学校,赵琢勤的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师德和为人有口皆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赵琢勤无怨无悔、不计回报地付出,培育出了无数优秀学子,赢得了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尊重。于是,一人有难,八方支援。2011年,当灾难再次袭来,温暖和爱心汇聚成涓涓细流,涌向这个坚强的老师。

由于第一次肾源配型不够好,赵琢勤在病痛折磨中坚持教学,直到2011年肾功能再次衰竭、全身浮肿、呼吸困难。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再次到武汉接受第二次换肾手术。第二次换肾,在医院住了一年,共花费45万元,身边并不富裕的亲戚朋友为其慷慨筹集40万元,瓦亭镇号召全镇师生捐助了5万元。

从医院回来,赵琢勤信心满满,经过短暂的调养,2012年秋他又重返校园,在他的精神带动下,妻子也成了代课教师。2015年秋,他和妻子双双从瓦亭镇调到家乡的学校——乍曲镇彭营中心小学任教,回到梦想萌发的地方,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

“我热爱教育。感谢亲朋和师生们给我第三次生命,要是没有大家的倾力帮助,我现在也不可能站在讲台上了。”赵琢勤对教育始终抱有一颗热忱的心,不怕苦、不怕累,大胆钻研、勇于探索,精准培养、因材施教。在瓦亭初中任教时,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他大胆打破原有讲课步伐,开学第一个月未讲新课,巩固学生知识结构,使学生成绩稳步提升,他所教的学科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到庞集小学任教后,他没有因治病耽误教学工作,精心为学生补课,所教的学科成绩一直位于全镇前列。每年接触新班以后,他都会进行一次摸底测试,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分为上、中、下三个梯队,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只要学生比原先有提高就好”。

“赵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主动要求来到偏远山区教学,主动要求和其他老师一样排课,他的精神非常让人敬佩。”彭营中心小学校长黄亚辉对赵琢勤的工作和生活非常关心。

“赵老师责任心非常强,对学生非常关爱。他的班级贴着一个表格,对每个学生负责打扫的卫生区域明确分工;他还有个本子,会记录今天某某学生没写完作业、某某学生表现得好。”彭营中心小学教师张玉敏对赵琢勤称赞不已。

“我以前有时候急了会吼孩子,他会告诉我:你不要吼孩子,越吼越不听话,饭前时候不能训孩子,睡觉前不能训孩子,在人多的地方不能训孩子……赵老师在教书育人上很有一套,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我觉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我很佩服他。”彭营中心小学教师李秀玲老师说道。

树人三十载,桃李满天下。赵琢勤深得学生尊敬拥戴,他曾教过的一些学生在得知他的病情,专程到医院、到学校看望他,自发为他捐款,有位学生曾前后十年为他捐款十万余元。第一次借款还没还上,第二次继续筹借,亲朋们也给予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他因两度换肾成了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名人”,他的事迹在菊乡大地广为流传,感动、鼓舞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他被乡邻们亲切地称为“最美乡村教师”。

相濡以沫

“教书像他的生命一样,只要能教动就支持他一直教下去”

与赵琢勤相濡以沫,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爱人李雪够,因患骨瘤腿部做过手术,直到现在腿脚仍然不利索。这位内柔外刚的女人,多年来一直在赵老师背后默默付出,无怨无悔。“他离不开学校。现在他身体恢复了,能够教书了,我和儿子就支持他重返讲台。”十余年来,李雪够精心照顾赵老师的身体,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他报的是这个专业,教书像他的生命一样,只要能教动就支持他一直教下去。”

“父亲很坚强,风雨压不垮,在我心中,父亲一直都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给予我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我很感激他。”赵琢勤的儿子浩浩在新乡医学院读大五,现在正在实习,也在备考研究生,谈起父亲他满怀感恩。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他选择学医,用另一种方式守护所爱,回报社会。

“儿子上大学后的生活费主要靠假期打工和在学校勤工俭学获得,家里给儿子的生活费很有限。不过吃过苦的孩子更懂事,看到我深受病痛折磨,他立志要考医学专业。”说到这儿,赵琢勤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谈及儿子他显得有些许愧疚和遗憾。

不过在同事眼中,赵琢勤并未因为疾病而缺席孩子的成长。“赵老师生病时候,他儿子的成绩落下了很多,特别是英语。病好以后,从没学过英语的赵老师专门自学英语去辅导儿子,从初中辅导到高中,结果他儿子高考时英语考得非常不错。我还听说,在他儿子小的时候,他要锻炼儿子的毅力,因为条件有限,他就带他儿子去爬山。虽然他生病了,但他的家庭教育非常到位。”李秀玲老师介绍道。

“家人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从来没有劝阻过我,我更要全力把教学工作做好。”家庭的支持,学生的爱戴,同事的赞赏,社会的认可,给了赵琢勤无限的动力。“

扎根山区教育,坚守三尺讲台

“退休以后我还想住在附近,给山村孩子免费辅导功课”

“我现在定期去医院复查,长期吃排异药物,忌口忌食,不能劳累,不能熬夜,怕冷、怕热、怕感冒。”虽然未来有诸多不确定性,但生活的磨炼让这位坚强的汉子,格外地乐观坦然。两次治病的费用,对一般家庭尚且是个巨额数字,对赵琢勤家来说更是不堪重负。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借钱、治病、还钱中生活着,尽管困难重重,仍然没有压跨这个坚强的汉子,“我常对很多人说,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我的QQ签名是‘生活不易,易在智慧’,遇到困难要多想想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及今后的打算,这个不善言辞的汉子显得十分动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干不完的事。“山区贫困户比较多,留守儿童比较多,孩子的教育搞上去了,贫困家庭才能真正脱贫。我要立足山区教育,多做点儿贡献。一路走来,这么多年我都坚持下来了,现在更要坚持下去。”身患重病,面对沉重的后续治疗负担,他满心牵挂着的,还是山沟沟里的学生娃,“我们这个小地方初中老师比较少,现在每逢放假,都会有学生来找我讲解题目,退休以后我还想住在附近,给山村孩子免费辅导功课。目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我还想搞点儿书籍让孩子们看看,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面、知识面,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今年内乡县在全县发掘出了一批师德典型,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无私奉献,其中就有赵琢勤老师。赵老师虽身患重病,但是依然坚守在山区教学第一线,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教学成绩排在同学科的前面,赢得了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确实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师德典型。10月底,乍曲镇发出向赵老师学习的倡议,倡导全镇教师学习赵老师的奉献精神,把精神内化为自己在工作岗位的工作动力,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镇中心学校孙中林副校长表示。(南阳网记者魏森

南阳网聚焦赵琢勤感人事迹

统筹策划:周星宇

本网记者:魏森 马钰春子

编辑:魏森

摄影:景德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