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先森讲历史故事》第三集:为什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而不是马云爸爸的孩子?

各位新老朋友,大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好朋友南国先森。今天我们接着来讲历史故事。上期,我们讲了“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故事,虽说是女娲造了人类,但是我们中国人都会自称为炎黄子孙,而不是女娲子孙,不管你是移民到国外,或者上了太空,上天入地,都逃脱不了“炎黄子孙”这个标签。有些小朋友也许会不太明白,我爷爷、太爷爷、太爷爷的爷爷,都不叫炎黄呀,怎么我就成了炎黄的孙子,哦不,子孙了呢?为什么就不能是马云爸爸呢?下面就给大家解答疑惑。

如果大家曾经跟爸爸妈妈去过陕西延安市的黄陵县桥山,就应该知道那里有一个很大很很大的陵墓,它就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坟墓,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来祭拜黄帝,寻根问祖。为什么都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呢?

传说黄帝姓公孙,又姓姬,四千六百年前,小姬仔就出生在一座叫轩辕的山丘上,所以也叫轩辕氏,有传说讲,因为他在黄土高原出山,皮肤也是黄黄的,所以后辈们都叫他黄帝。

黄帝的妈妈叫附宝,不懂是何方人氏也,有一天,天上出现异象,霎时间电闪雷鸣,还有北斗星环绕,她只是多看了那么一眼,后来全身打了个寒颤,再过不久就怀孕了。可是过了十月怀胎期,这小宝宝还是不肯出来,一直到了24个月后才出生。这个比预产期迟生了14个月的宝宝比小明还聪明,生下来不到70天就能开口说话。长大后果不其然,又聪明,说话又好听,比村支书说话还管用,周边的群众都纷纷归附他,要拥护他为领袖。

要不说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的料,黄帝就是这样,他不仅把大小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教大家种五谷杂粮,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吃饭这可是天大的问题。

那时候的社会,比古惑仔电影里演的还要乱。诸侯们为了做老大,抢地盘,收保护费,经常相互掐架干架,搞得老百姓们居无定所,痛苦不堪。黄帝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做老大,而且是最大的那个。有一个叫炎帝(神农氏)的诸侯,也不是吃素的,他不但治理得法,还是耕种的一把好手,经常手把手教大家种田地,很得民心,拥有很大的地盘。“得民心者,得天下。”原来在四五千年前就验证过了。可惜,炎帝的子孙后代很不长进,经常违背他的旨意,还有恃无恐,到处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们,搞得大家都跑来黄帝这里告状、搬救兵。

对于大家的投诉,黄帝很重视,决定教训教训炎帝的那些不肖子孙来。于是加强练兵,磨刀霍霍,为了确保出奇制胜,黄帝还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专门由各种野兽组成,就跟张艺谋《长城》电影里的那些饕餮那样,让他们参与战斗。炎帝的部队别说抵抗了,连看都看傻了,个个吓得手软腿软,只能纷纷投降了。

搞掂了炎帝的不肖子孙后,黄帝还是睡不着,因为听说还有个更难搞的诸侯叫蚩尤。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也不是二班的人,或者说,干脆就不叫人,叫人妖好了。据说蚩尤铜头铁额,兽身人语,牙齿足足有两寸长,头上有两个能要人命的尖角,跟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有几分相像,大家都害怕他。

据说黄帝跟蚩尤连战了9个回合都没分出胜负。因为蚩尤不仅长得恐怖,他还有一招比威震天还厉害的绝招,只要他呼哧地吹一口气,就会云遮雾罩,伸手不见五指,人人都像个无头苍蝇,不知身在何处。这仗还怎么打,不被自己人踩瘸腿就不错了。不过黄帝就是黄帝,聪明得很,他经多次研究,捣鼓出了一架辨别方向的指南车。有一次在一个叫涿鹿的地方,蚩尤又想故技重施,用层层迷雾迷惑黄帝部队,正在他得意洋洋准备边喝茶边观战时,黄帝用指南车指出了方向,打得蚩尤的兵马顾头不顾腚,蚩尤也在兵马慌乱中被擒了。

经过涿鹿大战,黄帝的声望达到了鼎盛,天下子民都尊称他为“天子”。做了老大后,黄帝还是一如既往地勤勤勉勉,爱民如子,建桥修路,大搞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群众生活。黄帝还非常擅长推算历法,划分节气时辰,为群众大搞特色种养提供参考和帮助。黄帝的妻子嫘祖也不是盖的,她心灵手巧,发明养蚕取丝,又教人织布缝衣,母仪天下。

当然,黄帝的大臣们也不是吃干饭的,有一个叫仓颉的,我们大家都要感激他,因为他创造了文字。当然,像建房子、造船、做马车之类的活计,更是不在话下了。总之,远古时代的所有发明,都跟黄帝有关,说都是他干的也没有人反对,反正黄帝很厉害就是了。黄帝一生共生了25个儿子,颛顼、帝喾、尧、舜等都是他的子孙,还有后来夏、商、周、秦的祖先,都是由黄帝子孙繁衍出来的,所以我们中华民族都尊称黄帝为我们的始祖。由于之前黄帝收编了炎帝的子子孙孙们,所以他们的后代,就干脆合称为炎黄子孙。直到现代,我们都一直这样沿用。

所以,就算马云很会做生意,有很多很多钱,很多人都想认他做“爸爸”,但是也不可能是当我们的祖先。当然,这是开了个玩笑啦。南国先森说历史故事还是坚持严谨和认真的。故事将持续更新,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您的意见和建议是南国先森前进的动力,欢迎继续关注《南国先森讲历史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