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老爷们平时驾驶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车辆在蛮油行驶的时候。动力又足又耐用,要开很久才会使油表下降一格。但到了半箱油,油就变得开始不耐用起来,即使只开了几十公里路油表也会跌掉一小格。这是怎么回事呢?不应该是油越少耗油越少么?

  今天泰哥就来和老爷们聊聊关于这油箱耗油“越来越快”的这些事。

  汽油蒸发率+液体膨胀率=耐用

  许多老爷对于液体膨胀的原理应该是非常熟悉了,最常见的液体膨胀就比如冰箱里冷冻水反而体积会变大。这是因为0℃的水加热到4℃时,其体积不但不增大,反而缩小。当水的温度高于4℃时,它的体积才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

  而汽油的热膨胀系数为0.00095,测定温度条件:20℃,单位:1/℃(1/K)

  也就是12*10的负4次方

  举个例子:

  早晚温差一般为10度

  12*10的负3次方

  也就是1.2%

  满箱油70L 计算 70×1.2% = 0.84L 汽油

  结论:温差10度的情况下,70升汽油会增加或者减少0.84升

  实际容积大于标注容积

  其实大部分车辆的的实际容积要比标注的容积要大10%-15%,这样的主要目的是出于安全性考虑。老爷们都知道,汽油是一种高挥发易燃的液体,同时液体也会有热膨胀的效应。所以为了油气挥发和液体膨胀考虑,油箱一定要有盈余空间。

  油箱也要呼吸

  许多老爷认为油箱就是一个密闭的罐子,不然汽油就会挥发掉降低油量。逻辑上看的确没错,但这么说的老爷也暴露了物理没学好的事实。

  油箱是不规则倒梯形

  汽车油箱不像卡车的油箱一样是规则的长方体,汽车油箱的形状非常不规则,这也是由于油箱特殊的安装位置造成的。

  油箱布局

  油箱处于后排座椅的下方,由于汽车传动系统的限制,汽车油箱的上半部分比较大,下半部分由于要配合各汽车零件,所以安装在形状不规则的位置下容积也比较小,于是油箱的特殊形状也是造成这种油针速度和油量消耗不同的重要原因。

  由于油箱上边比较大,下边比较小的特殊构造,使得燃油在消耗的时候上面部分的液面消耗速度比较慢,下面部分液面消耗速度比较快。所以在油箱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就会显得前半部分的燃油比较耐用,后半部分的燃油却很不耐用。另外,再加上由于燃油温度以及传感器的偏差等因素,在实际的指示过程中油针与油箱中的燃油容量还是有一定的出入,这也是造成后半箱油比较不耐用的原因。

  油箱“漏气”系统让动力更充沛

  油箱通气由两个组件构成:油箱通风阀、油气管道。

  油箱通风阀

  油箱通风阀(平衡阀)主要是平衡油箱内外的气压。由于油泵抽油、气温变化或者是颠簸,都会导致油箱内的燃油负压变化。如果压力出现不平衡就会导致发动机供油量出现问题,影响行驶感受。

  油气管道

  油箱内的另一路通气管就是油气管道了。发动机熄火后,燃油消耗会在油箱内部产生轻微负压环境,汽油因为低压挥发量增加来自行平衡内外压力。燃油气在油箱内扩散,就会进入油气管道往外溢出到碳罐。碳罐主要用途是吸收多余的油气并且防止油气空气污染环境。与此同时,发动机运行时油气管道内的碳罐也可以为发动机提供额外油气降低消耗。

  90%油路故障都是加太满了

  加好油后,车里总有一些汽油味是怎么回事?而且动力忽高忽低的,感觉有点“窜车”是什么鬼?

  1、堵塞通气孔

  前面泰哥说了,油箱内的通气孔是需要平衡油箱内外压的。如果堵塞就容易导致油泵供油出现两个极端:压力太低就打不着、压力高窜车窜油(还有漏油)

  2、碳罐失效

  碳罐损坏最直观的症状就是油箱未加满却多次“跳枪”;怠速下发动机抖动明显;空调外循环时有明显的汽油味。

  举个例子,为什么油箱必须要通气。大家拿习惯喝饮料就会发现,如果饮料管子和包装密封的的太好,就会出现饮料吸不上来或者是包装变形;如果这问题出现在油箱里可就是大事情了。这关键就在于大气压的压力差上,汽车油箱的通气主要是两个用途:保持内外压平衡、油气导流。

  最后说两句:

  针对于前半箱油比后半箱油要耐用的探索中,也是在不断对汽车本身加强了解的过程。在实际使用汽车时,要灵活把握自身车辆的燃油量,在长时间用车之前及时将燃油加满,防止出现燃油不够的情况。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