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书·王敬则传》:“永初中,官布一匹直钱一千,而民间所输听为九百,渐及元嘉 ,物价转贱。”在这段话里则说到了“物价”,但是,既然说物价我们就先来说说算术。这个对于现代人来说,中国人无疑是很擅长的了。但是在古代,有关算术一类的书籍可并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远在大汉朝就已经出现的《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其作者已不可考,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全书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刘徽为《九章》所作的注本。在这本书中有这么一个题:大意是,现有一个人,一年的工钱是两千五百钱,因买房子要交首付,家里又没有那么多钱,必须要提前支取一千二百钱,问,此人需要工作多少日才能将预支的钱还上?

  在现在来看,这道题实在不算什么难题,所以,数学我们不做探讨,我们来看看这道题所牵扯到的市场价值问题。此人一年的工钱是两千五百钱,这种工资水平是不是在当时来说就十分常见呢?换句话说,这种情况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实际相符合呢?

  翻阅史料可以发现,纵观整个大汉的社会情况,在东汉,工薪阶层的工资水平相对于题目里提到的年薪两千五还要高一些,但是,也不是高了很多。但是在西汉,平均的工资水平是跟题目里差不多的。也就是说,工薪水平是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依照当时的一位名人,他叫东方朔。据记载,他刚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水平大概是一个月二百四十钱,这样一算,一年也就大概两千八百八十钱,这就跟题目的两千五百钱十分接近。在出土的西汉木简中曾经也有相关记载:当时的一个普通的佣工,他的年薪大概五千钱。还有记载一些佣工,收入更高,四个月的工资薪金就高达两千八百钱,一年的话就是八千四百钱之多。这样的工资跟之前题目中的薪资水平相比则高出了两倍之多,但是,也没有很离谱。

  根据《汉书·沟洫志》中记载的“治河卒非受平贾者,为著外徭六月”可知,汉代的政府佣工,多是从事公共设施建设,或是基础建设,具体如治河、修路等。其实,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中,同样是工薪阶层,一样的工时,工资差别大的也多了去了。所以,这样看来,当时的这种有差别的薪资待遇也是寻常的。

  并且,在题目中还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买房子的事,这其实就牵扯到当时的房价问题。有关房价问题,出土的汉简中有过记载:《居延汉简释文合校》中提到了两家百姓的家产,里面提到房子的价值问题,其中一户房子值一万钱,另一户人家的房子只值三千钱。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发现,在当时来说,就算是极其普通的人家,想要买一套房子并不是一件难事,一两年的工资就足以达到。这部汉简所说的两户人家居住在居延,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和内蒙的交界地带。这个地方自古就比较偏僻,一般来说只有繁华热闹的地方房价才是寸土寸金的,所以,这个偏僻的居延的房价在当时来说并不具有代表性。那么,我们就再来看看当时的繁华都市的房价。

  在大汉王朝中,最为繁华的都市大多在偏西北地区,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一代。这一地区有着大汉王朝的都城,辐射周边地区,人口众多,经济繁华,交通便利,绝对可以说成是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有关大汉的房价等方面的记载中,西汉的是很少的只有东汉后期才有相关记载。据载,东汉后期,汉中地区一带的城区房价中,最低的大概是一万钱。这种地区的房子一般来说离主城区较远,所以,房价才相对就便宜一些。可以说,这种房价已经和偏僻的居延一代的房价持平了。

  再者,房价处于中等水平的大概是两万五千钱一套,这已经很高了,按照当时的薪资水平来说,买一套房子的代价还是挺高的。除此之外,城区中较为繁华的地带的房价甚至足有七万钱一套的。按照这个价值来说,当时的人们薪金高的也才一年八千多钱,想要买一套房子也着实不容易呀。有人甚至觉得,这和我们现代的房价有的一拼了。其实不然。

  当时的社会已经是处于东汉后期,王朝进入倒计时阶段,伴随着的除了连年的祸乱战争,还有经济市场上的货币贬值。可以说,正是因为货币的贬值,看起来昂贵的房价其实只是虚高,算不上当时的实际水平。而且,当时的薪资水平也相应的在上涨,据《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当时就算是品阶最低的官员,每年的俸禄折合算下来也差不多将近一万钱,两三年下来就可以买一套普通的房子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官员,也就是公务员系统的福利待遇比较优厚,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像看起来这么乐观。(江山社)参考资料:《九章算术》、《居延汉简释文合校》、《汉书·沟洫志》、《后汉书·百官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