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为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第五对,在三叉神经节的周围突分成三大分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叉神经痛是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以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多见,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右侧多于左侧,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很多患者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医治,一直忍受反复发作的痛苦。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晓松副主任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孟***成功手术,术后很快面部疼痛症状消失,碰触、刷牙等没有出现发作,经过抗感染和神经恢复治疗,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已康复出院。患者对手术治疗结果很满意,2018年11月13日在《感谢信》中说:“真心感谢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王晓松主任及医护人员!是他们帮助我彻底摆脱病痛的折磨!王主任亲切、幽默、干练、医术精湛!对我的病确诊后进行细心研究,制定最佳的手术方案,彻底解除了病痛的根源!真心感谢好医生王晓松主任!”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类型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约占80%以上,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段,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临床证实,约85%的病因是这个部位的血管挤压三叉神经导致。通常有扳机点亦称“触发点”,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发病者少见。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也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一侧发病多见,偶尔有双侧痛者,约占3%。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40岁以下中、青年人多见,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与原发性疾病的某些表现类似。可通过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发现病变,以此进行诊断。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特征

  1、发作时疼痛多数极为剧烈,疼痛发作时患者表情异常痛苦,常忍不住用手猛搓面部,以至于皮肤发生肿胀、破损,眉毛胡子搓光,有的频频呼喊。也有的用头部猛烈撞墙或在地上打滚。有的患者表现为保持原来姿势,不敢动弹,个别患者平卧后发作即停止。

  2、疼痛发作前常无预兆,呈骤然发生的闪电式、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至一二分钟而骤然停止,多数患者发作日趋频繁,疼痛停止后患者即与正常人一样。

  3、疼痛形式多种多样,可闪电式、浅表而尖锐的剧痛,也可撕裂样、电灼样、刀割样或针刺样等,患者感到痛不欲生。

  4、疼痛一般有触发点,即面部“扳机点”,可能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震动、冷刺激、变换体位时触碰到面部某一部位而诱发疼痛,触发点多在鼻翼旁、上唇升侧及牙齿等处,一触即发。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面部疼痛一般较轻微,首选口服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控制症状。但多数患者的面部疼痛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当疼痛药物不能控制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就要考虑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手术方式有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或“射频热凝”、微血管减压术等。“微球囊压迫”或“射频热凝”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创伤小、风险小,发病早期疼痛去除率高,适合一些身体状态较差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但无法保留面部感觉,且复发率高,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方法,手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风险较小,效果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可保留面部正常感觉,术后生活质量好。但手术操作复杂、对医生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要求较高。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疼痛去除率高达95%以上,技术水平国内外领先。 (东方红星 文/李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